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后浪”勇担当

南京两名大学生暑期捐“髓”救人

    本文字数:878

今年暑期,两位90末出生、稚气未脱的大学生开启了他们的救人旅程,7月16日、7月28日,南京晓庄学院学生钟斌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卢昕宁分别为两位重症血液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为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

钟斌今年大三,是一位资深的无偿献血者。他刚上大学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此后的三年学习生活中,一直坚持无偿献血,总计献血量达2000毫升。谈到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经历,钟斌说:“我和女友不在同一个学校,也不在同一个城市,所以平常见面的机会很少。如果我去见她的话,我就希望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纪念一下,比如说献血。”2018年国庆节当天,钟斌和女友一起参加无偿献血后,一起在《志愿者捐献同意书》上签下了各自的名字,成为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志愿者。钟斌表示:“希望未来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经过2年的等待,今年1月,钟斌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钟斌说:“接到红十字会电话的瞬间第一反应就是有点诧异,入库已经2年了,好像渐渐淡忘了入库的事情,我想,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健康,又可以挽救一条生命,所以我毫不犹豫答应了。”

苏州出生的卢昕宁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大二学生,大一那年,卢昕宁看到校园里的献血车,在献血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时隔一年多,她就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在电话里同意捐献后,她马上告诉了父母。卢爸爸经常无偿献血,他觉得捐献造血干细胞挺好的;妈妈则比较担心。卢昕宁告诉妈妈:“虽然我现在是学生,以后就是医生,怎么可以见死不救呢?”在卢昕宁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反复解释下,卢妈妈终于应允。

从入院到正式捐献,卢妈妈一直陪在女儿身边,照顾她的饮食起居,为她加油打气。卢昕宁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拯救一名19岁血液病男孩的生命,为患者家庭注入新的希望:“我是独生女,捐献以后好像冥冥之中多了一个弟弟,感觉很有缘分。希望这位弟弟能尽快痊愈,活出更精彩的人生。”卢昕宁说。

2002年10月,江苏省红十字会启动成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以来,已有超过18万名志愿者加入资料库。近几年来,60后、70后逐渐退出捐献舞台,90后成为捐献主力,“后浪”们献血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通讯员 丁玉琴 记者 赵叶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