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回顾感人瞬间 汲取奋进力量

——“放歌新时代”江苏省援鄂医护人员摄影图片展吸引观展人潮

    本文字数:1905

“这张照片是病人第一次下床做康复治疗时候拍摄的。当我把老爷子从床上抱下来时,他主动伸出手,我们俩握了个手。下床后他坐了五分钟便满头大汗,照片中的我正在给他擦汗。”7月26日,南京晨光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放歌新时代”江苏省援鄂医护人员摄影图片展现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第一批江苏援黄石医疗队队员徐剑正指着照片《能坐起来,就有希望》,与一起前来观展的省级机关医院同事们分享自己的一线抗疫故事。谈到这位85岁的高龄患者从一开始20%的存活概率到后来的康复出院,徐剑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脸上洋溢出喜悦的笑脸。

弘扬抗疫精神,致敬白衣天使。“放歌新时代”江苏省援鄂医护人员摄影图片展自7月1日开幕以来,吸引了众多党员干部、社会群体和普通市民前来观展,截至7月31日,观展人数近万人次。偌大的展厅里,一张张“疫”线照片记录了援鄂医护人员从逆行出征到载誉归来的逆行生活,一句句说明文字传递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全民战“疫”力量,观展者驻足观赏,时而拍照留念,时而潸然泪下,感受白衣战士逆行时的无畏,回望抗疫期间平凡中的感动。

最美逆行,致敬英雄。“白衣执甲为苍生。”不管是奔赴“疫”线的逆行者,亦或是驻守后方的守护者,还是他们身旁的普通人,都对医护人员这个英雄的群体致以了崇高的敬意。“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一直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南京民盟陶行知支部秘书长夏远静介绍道,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照片中,凌晨时分的检验室内,南京民盟盟员、南京脑科医院的吴钧正独自在电脑前仔细核对检验报告。援鄂期间,他深知检测报告是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对每次的检测结果都会反复比对甄别,担心指标的偏颇会让染病的武汉市民失去及早治疗的机会,结果的误判会给国家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彼时,他们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儿、丈夫娇弱的妻子、孩子温柔的妈妈;此时,他们摇身变成白衣战士,视疫情如命令,视医院如战场,视患者如亲人,‘医’无反顾上前线。”航天科工航天医科南京航天医院的医护人员们在看完展览后感受颇深:“虽然我们没有赶赴援鄂一线,但医生的天职告诉我们要始终在自己的岗位保持战斗的姿态。”

最佳护航,有幸同行。“你去救死扶伤,我来保驾护航。”前来观展的人群中,还有来自公安、铁路、航空等众多援鄂保障战线的平民英雄。2月2日,东航江苏公司乘务四分部高级副经理高飞燕临时接到护送江苏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出征的执飞任务,曾与医疗队员们相约春暖花开时再相见,参观完展览后她感触颇深:“我很荣幸有机会去完成这样的任务,结识了这一批可敬可爱的人,他们为这场战疫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和努力。”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南京客运段的观展职工也纷纷表示,铁路人是白衣战士的同行人,一封封请战书,一次次运送医疗物资、护送医护人员任务,一趟趟平安返程的复兴号高铁,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打好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一次次的真情服务向医护人员表达铁路人的敬意。

最红旗帜,党员擦亮。“赤胆守初心,铁肩担使命。”省公安厅特勤局、张家港市妇联、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把党支部活动的场所搬到了摄影展现场,引导广大党员职工学习抗疫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组织20余名党员前来观展,大家从一张张真实却不失艺术感的照片中,深刻领会了此次抗疫中显现出的党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也为这支“苏大强”医疗队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展现的职业操守倍感自豪,深受鼓舞。党员们表示,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党话,跟党走,团结一心,共克时艰,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强免疫,全民战“疫”。“民齐者强,团结是最强的免疫力。”观展现场,络绎不绝的市民慕名前来观展,有家长带孩子、子女带老人过来的,也有从外地专程赶来的游客。在他们眼里,每个人都是这场疫情的参与者,抗疫与每个人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的初一学生赵梓赫在跟随母亲看完展览后受益匪浅:“对于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我们应表示感谢。谢谢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们见证了人间的大爱与无私。所以我们应努力学习,不负韶华,早日担起重任。唯此,我们才能对得起那些在一线冲锋陷阵的人们。”

摄影展持续的一个月里,一批民间志愿者自愿轮班驻守在展馆,以动情的语言为观展者讲述照片背后的点滴故事。“每次讲到出征的白衣战士与家人告别的场景,鼻子总是酸酸的。”看到观展者受到触动而留下眼泪的样子,志愿者们说自己感同身受,因为“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次爱的感动、一段珍贵回忆,让更多人真切地感受到抗疫‘大考’中的中国力量”。

本报记者 陶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