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常州工业学院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

    本文字数:658

近年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发挥现代装备制造、智能控制技术等强势专业群优势,创新“三金工程、四个平台、五个强化”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多维度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推进“金种子”结构化教学团队培育工程、“金资源”模块化课程开发工程、“金课堂”项目式教学推广工程,明确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树立协同发展理念,实施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引领示范全校教学团队建设。围绕苏锡常都市圈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集群,建设开放共享的课程与培训项目,教材开发融入“双创”、劳动教育元素。突出学生主体,实践启发式、探究式等教法,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

搭建“校企教学共同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创新创业孵化、职业培训服务”4个平台,全方位支撑团队“双师”能力提升。创新“校地联盟、园校合作、院企融合”的合作新模式,促进优势资源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系统化的“333”“双创”教育体系,构建大学生“双创”实践教育中心,形成创新创业生态。

强化“团队混编、五师培育、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分工协作”,持续提升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水平。建立“校企混编、专兼结合”的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具备 “五师”能力的教学能手,构建区域产业特色鲜明的课程资源体系,建设智能制造跨企业培训中心。利用校内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平台支撑。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通讯员 陈浩华 徐伟 记者 吴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