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从生产线到职工书屋”

——崇川区职工书屋建设纪事

    本文字数:1570

“曾几何时,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我们正引导职工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读书。通过职工书屋的创建,让职工在工作之余有条件追梦,有能力追梦,为他们的自身素质提升和向上发展提供良好的渠道。”崇川区总工会主席姜永良说。

自2008年职工书屋建设在全国开展以来,崇川区总坚持把职工书屋建设作为一项惠及广大职工文化权益的重要工程,上下形成合力,协调全面推进。截至目前,已创建全国职工书屋6个、省级职工书屋12个、区级职工书屋145个,藏书总量29万余册,配备电脑200多台。职工书屋已经成为职工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来自全国职工书屋单位,南通新绿叶非织造布公司的染整工张新茹微笑着说:“小学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深有感触,我们现在是‘从生产线到职工书屋’,也有了那么点大文豪的感觉。”

一个职工书屋,就是一个微型图书馆

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图书,职工静心伏案阅读,工作人员有条不紊的办理借阅手续……这一画面不是发生在图书馆,而是出现在江苏华业纺织公司的职工书屋。潘丹是该公司的一名操作线线长,这位来自淮安的外来工,工作之余最喜欢到职工书屋去看关于纺织操作方面的图书。近年来,崇川区总严格对照全总、省总的职工书屋建设标准,先后制订下发了《职工书屋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规定》、《职工书屋创建考核制度》、《职工书屋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等制度,要求各职工书屋配备建立《借阅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等细则并上墙,把职工书屋建设重点放在基层,特别针对生产一线的职工,以及农民工工作及居住相对集中的基层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等地。同时,各级工会组织采取“政府投入一点、工会自身投资一点、基层工会自筹一点”的资金筹措办法,积极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形成了“多措并举、多方投入,调动各方面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合力推进职工书屋建设”的工作格局。

一个职工书屋,就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南通新地实业是一家专业规范的劳务外派公司,每年均有200~300人的队伍外派到长江上从事大型船舶整修作业,这些人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因为工作地点地处江边,交通不便,所以大部分员工都住在宿舍,娱乐设施贫乏,员工的业余生活安排一直是公司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公司外派的外来员工比较多,文化层次相差也比较大,之前员工没地方娱乐,有的人会聚集在一起打麻将、打牌。”实业公司工会主席姜树锋说,自从公司在工作地点建起职工书屋以后,大家有地方可以坐下来,看看书,交流交流技术经验,文化娱乐氛围也越来越好。姜树锋告诉记者,随着图书的增多,看书的人也越来越多,还吸引了周边企业的员工,最多的时候平均每晚能达到上百人次。每每新书一到,员工就会争相前往借阅。公司还不定期邀请高校老师去书屋讲授各类兴趣课程,小小的职工书屋,成了名副其实的“职工大学”。

工会读书活动,让人充实快乐

58岁、保安、初中文化,这些词和读书演讲活动的第一名似乎不太搭。在崇川区最近举办的“中国梦读书美 职工书屋伴我行”的主题演讲比赛中,这两者还就联系在一起了。此次比赛在职工书屋建设先进单位、职工读书氛围浓厚的观音山街道举办。中心幼儿园保安张汉明以《从阅读中感悟人生》为题,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第一。在很多人疑惑为什么一名保安能成为读书演讲冠军的时候,张汉明说:“我没什么文化,企业下岗后平时就喜欢学电视主持人的样子来两下。前两年工会在社区开办了职工书屋,一有空就去借相关的图书看,再结合书本知识练练,没想到能有今天这种水平。参加工会组织的读书活动我感到非常充实快乐”。

据崇川区总副主席龙祥介绍,除演讲外,他们还经常以职工书屋为阵地、以职工读书群体为对象开展各类读书角、读书会、书评、征文乃至户外活动,引导职工“爱读书、读好书”,吸引了大批职工书屋的忠实“粉丝”,在企业、社区中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励职工通过读书学习实现自学成才、岗位成才。

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