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四部委发文推动

广场舞的春天来了?

    本文字数:1452

本报记者  赵叶舟

近日,文化部、民政部等四部委印发《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要求为基层群众就近方便地提供广场舞活动场地,将广场舞活动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网友积极点赞,表示此举将丰富大妈们的生活,纳入规范管理或可消除广场舞“扰民”的不佳标签;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我支持广场舞,但广场舞可能离开小区广场吗?既然在广场,就摆脱不了噪声大、组织混乱的问题。

四部委联合发声让人意外

联合发文的是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建部,文件的名称是《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通知》指出,广场舞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以扶持、引导、规范为重点,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综合素质较高、专兼职结合的广场舞工作队伍,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审美品位和健身功能,便于群众接受的广场舞作品,培育一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广场舞品牌活动。同时,《通知》要求为基层群众就近方便地提供广场舞活动场地,广泛开展免费发放教学光盘、公益培训、展演展示、原创作品征集评选等普及推广活动,并强调要加强对广场舞活动的规范管理,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

不少人可能还记得,今年3月下旬,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联合推出了由专家创编的12套广场健身操舞,并对部分人员进行培训,目的是将广场舞规范化。不到半年时间,两次颁布相关文件让人意外,也让很多人觉得,是不是广场舞的春天到了?

广场舞评价两极

作为一种娱乐、锻炼的方式,广场舞本无可厚非,但近年来,由于噪声大,占用公共休闲场所等原因,广场舞被爆出的负面消息很多。有的住户不堪其扰,向广场舞大妈泼水泼粪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还有人举起猎枪“鸣枪示警”;也有大妈们为争夺地盘大打出手、以及与锻炼的年轻人争斗的事件。哈尔滨一业主由于不堪广场舞的滋扰,打算卖掉房屋,可是就是因为噪声太大,降价12万都没人肯要。

不过对于喜爱广场舞的大妈们来说,这是一种让人痴迷的娱乐锻炼两合一方式。63岁的杨老太太10年来搬了两次家,广场舞也从南京城东跳到了河西。对于杨老太太来说,广场舞已经融入了她的生命,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她对广场舞的热爱:去年过年,很多平时跳广场舞的老太太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说过年期间就歇歇吧,这样的说法让杨老太太很抵触,她先是电话邀约,最后上门邀请,最终虽然人数不多,但过年期间每天都没让广场舞中断。杨老太太说,我们工作了一辈子,到老来跳跳广场舞还要被人指责,真让我们很寒心。每天也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总是说我们扰民,难道那些年轻人以后就不会老吗?这样锻炼身体,也算是给社会做贡献,如果身体垮了,不是给社会增添负担吗?

规范管理经费哪儿来

尽管广场舞非议很多,但如今四部委的《通知》很可能真的会给广场舞正名。有网友表示:“大妈从政策上取得了胜利,广场舞要被扶正了!”有网友宽容地表示,既然学生要做早操,那大妈为什么不能做晚操?为了全民健身的目标,大妈们得到政策的支持也是应该的。

不过,相比支持,反对的声音明显更多。有网友认为,广场舞扰民痼疾难除:我可以支持跳舞,但坚决反对噪声。有网友很诙谐:“出场就自带背景音乐的,未必就是主角,也可能是广场舞大妈。”这句话也道出了广场舞噪音扰民的事实。名为“夏天不热会出问题”的网友则质疑四部委的《通知》,为广场舞爱好者提供便利的同时,能解决扰民的老毛病吗?“笑脸停留在2007”的网友表示,《通知》说要求基层群众就近方便提供广场舞场地,会把本来就有限的运动场地划给大妈们,那更需要锻炼的孩子们呢?另外,要求将广场舞纳入规范管理当然是好事,可是规范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费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