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人物志】

智者樊哙

    本文字数:1718

秦末汉初那些英雄豪杰之中,樊哙是最奇妙的一个人。为什么这样说呢?你想,樊哙是什么出身?“以屠狗为事”,却做过比张良、陈平更加智慧的大事,说过比郦食其、陆贾更加打动人心的辞令,这就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了。

力劝刘邦还军灞上

公元前207年十月,秦王子婴以绳系颈,拜倒于原为秦朝最基层小吏刘邦的青骢马下,曾经辉煌一世的大秦帝国轰然倒塌,一个历史的新纪元徐徐拉开序幕。进入咸阳,一群莽汉陡然成了金銮殿的主宰者,鄙陋的性格立即暴露无遗,他们纷纷进入秦朝的府库和后宫,金银、珠宝、美女,以胜利者的骄态抢掠无数。

刘邦呢?他被闪亮的珠玑、惊艳的美女迷乱了眼睛,一进去就再没见出来。在巨大的物质和美色诱惑面前,几乎人人垂涎欲滴,其态如同扑食的饿狼。但是,唯独樊哙和萧何没有。萧何去了丞相府和御史府,把秦朝律令、图籍拿到手中,以备不时之需。樊哙则尾随刘邦而来,在宫外徘徊一阵后,终于下定决心,直入后宫,从温柔富贵之乡将刘邦拉了起来,急谏道:“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此间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天下,沛公何用为?愿急还灞上,无留宫中。”

樊哙的话,一则体现出他的忧患意识,二则反映出他的智慧,这都是那群草莽英雄所难以具备的潜质。可是,刘邦听不进去。樊哙见说不动,急中生智,又拉来了张良,一起说服刘邦,终于让刘邦接受了建议,恋恋不舍地走出秦宫,还军灞上。还军灞上,就是后来项羽拥40万大军而没有进攻刘邦的根本原因,樊哙此举功不可没。

力对项王

第二件事,就是鸿门宴上对项羽的一顿义正词严的教训。刘邦到达鸿门,一进入宴会现场,便觉杀气扑面而来。范增频频给项羽使眼色,再三举起玉佩,暗示项羽赶快下手,见项羽不睬,又招来项庄,命他借舞剑之由,“击沛公于坐,杀之”。

刘邦如坐针毡,惊恐万状。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樊哙“带剑拥盾”而入,头发上指,怒视项羽。项羽亦惊起,按剑而立。当得知他是刘邦的车夫后,禁不住由衷赞叹道:“壮士!”项羽虽有此赞,但霸王的霸蛮之气却丝毫未敛,“斗卮酒”“生彘肩”,轮番“轰炸”,樊哙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一一领受。项羽意犹未尽,再逼一步:“壮士,能复饮乎?”樊哙应声而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又一饮而尽。

此时的樊哙满面红光、满身酒气,但他的头脑是清醒的,遂当面向项羽慷慨陈词:“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灞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樊哙这段有理有据、鞭辟入里的外交辞令,如同一篇精彩绝伦的演讲,堪称外交史上的经典。听了樊哙这段近乎教训和斥责的辞令,项羽无言以对,连忙请樊哙入席就座。值得补记的一点是,刘邦借上厕所之名出来后,对张良和樊哙说,未及向项羽辞行,怎么办?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这种智慧而富有哲理的话语,为刘邦的顺利脱险找到了道德依据,亦是良计一条。

冒死闯宫

第三件事,则是樊哙“排闼”进谏。何谓排闼?就是未得到允许而撞开门进去,意即闯宫。《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载,公元前196年英布反叛时,刘邦旧伤复发,躺在宫中,紧闭宫门,拒见任何人。樊哙冒死排闼,闯入宫中,却见刘邦头枕着一名宦官,兀自横卧床上,如同一个等待死亡的病人。

樊哙见状,立刻痛哭流涕道:“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樊哙的话直如箭、苦如药,一般人听了都会刺耳难受,何况面对的是九五至尊的皇帝?但奇怪的是,刘邦满脸笑容地爬了起来,接见大臣,处理朝政,可见他对樊哙的话是真的听进去了,而且认为是有利于自己和国家的药石之言,因而从谏如流。

梁启超曾评价樊哙说:“若其谏咸阳狗马之爱,纠寝疾倦勤之失,何其明于大体也。”谏刘邦还军灞上、舌战项羽、冒死闯宫劝刘邦理政这些事情,樊哙确实表现出“内有忧患、外识大体”的远见,但这分析还略嫌不够,因为这些话语所反映出来的还有樊哙深刻的洞察力和超凡的智慧。

晏建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