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火龙”伏背降顽疾 迷你“神罐”面部布阵
这些中医“绝活”太神奇!
本文字数:1120
中医绝活
过去在电视剧中才能看到中医“大侠”用一些“绝活”帮助久病未愈的患者康复的神奇疗效,近日,记者在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特色疗法中心却亲眼目睹。该中心的医护“大侠”用中医的独门绝技为前来就医的患者循经点穴,依症治病,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医的神奇。
“张教授,今天感觉怎么样了?”正在为病人进行治疗的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刘兰英问病人张教授,只见她熟练地在患者背部轻轻盖一层纱布,沿着脊柱放置一副长蛇状特殊灸具,紧接着用加热后生姜碎沫放置在灸具内,厚约6cm左右,在生姜沫上方放置一层厚约3cm左右的艾绒,点燃艾绒整个背部像一条燃烧的火龙煞是震撼。刘主任再将长蛇状灸具盖子盖在上面,外面用厚毛巾裹住灸具保温。“有了,有了,感觉热气往上到了颈部,往下到足底了”张教授说。刘主任告诉他,“这就是督脉经的作用”。
40分钟后,张教授轻松地站到了地上。他告诉记者,他今年66岁,患有腰肌劳损、骶髂关节病十余年。由于工作原因,久坐较多,时间长了出现腰背部、双臀部、双下肢疼痛、僵硬、沉重感,严重时翻身困难,腰背部、下肢明显怕冷。曾在其他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排除免疫系统、腰椎椎管狭窄等问题,也做过多种治疗,一直疗效不明显。去年下半年找到刘兰英主任,采用这种“火龙灸”方法,每周1次,治疗4次以后症状明显改善,疼痛、僵硬、沉重缓解,感觉走路比以前轻松多了。为了巩固疗效,现在每隔一段时间仍来治疗。
刘兰英主任介绍,“火龙灸”学名称“督灸”,也被称作灸中之皇,主要是在人体后背的正中线从颈椎到骶椎的督脉上,通过特殊的灸法,发挥通督温阳,濡养筋骨的功能。不仅可以保健养生,还可以治疗阳气不足的虚寒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背部肌筋膜炎、产后四肢关节痛等。通过艾灸督脉可激发督脉及膀胱经经气,调节五脏六腑功能,运行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
一名面瘫患者躺在诊疗床上,刘兰英主任和特色疗法中心护理团队正用一种特殊的迷你小药罐吸附在病人面部,拇指大小的药罐整齐地在面部“布阵”。这个病人两周前因受凉早晨起床发现左侧口眼歪斜,眼睛闭不上,流眼泪,喝水漏水。在神经内科诊断面瘫,内服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一周前来到这里,通过面部针刺+迷你药物罐治疗,病人症状改善明显。“再巩固一段时间,有望不留后遗症”刘主任说。
“迷你药罐”主要是对传统药罐进行改良,每个药罐约拇指大小,治疗时将药罐置于中药饮片中一同煎煮,使药液渗透至药罐壁,再将热气腾腾的药罐吸附到面部、关节等部位,对面瘫、中风、后关节疼痛、肌张力增高等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刘兰英主任介绍,该中心目前以灸法为主,仅特殊灸法就有十多种。除此之外,也开展一些微针针刺、刮痧、穴位贴敷、放血疗法、药物罐等。
冯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