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医生帮小伙心脏“修门”, 父亲悬了35年的心放下了
本文字数:1060
家住安徽滁州的张先生在南京开出租车已经20多年了,每次闲暇之余总会想起父亲反复叮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熬夜,不要劳累,不要抽烟喝酒。父亲为何如此放心不下?原来张先生从10岁起就查出心脏有问题。
10岁那年的腊月寒冬,张先生经历了一场感冒发烧,在当地医院输液后出现了全身的浮肿,被紧急送到南京治疗。出院时医生告诉他父母说,小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最好能手术治疗,否则有生命的危险。当时临近春节,考虑家里经济的情况,暂时带着他回老家了。之后因为种种情况,张先生一直没去手术治疗,这事成了老父亲35年来的心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先生也感觉到了身体的异样。正好今年由于新冠疫情,出租车基本处于停业状态。得知儿子休息在家的父母赶到南京,督促儿子一定要到医院去看病,表示举全家之力也要把病看好。拗不过父母的张先生来到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就诊,经过检查是二尖瓣狭窄,随即被收入院治疗。在该院,张先生接受了李庆国团队的心脏“修门”手术,近日有说有笑的准备出院了。
因为瓣膜的病变而累积整个心脏,导致猝死的病人临床经常出现。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李庆国主任介绍,心脏瓣膜病变发病时间比较长,起病隐匿,多数是二尖瓣的瓣膜,会发生狭窄或关闭不全,而失去单向阀门作用。由于心脏瓣膜的病变,使得心脏在运送血液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如瓣膜狭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为了射出足够的血液,心脏则更加费力地舒张和收缩;而关闭不全,则会使射出去的血液又重新回流,这样使心脏工作强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脏易疲劳,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当二尖瓣狭窄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左心房压力的增高,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形成肺淤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李主任介绍,瓣膜病大部分是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目前治疗的方法就是采用二尖瓣瓣环扩张术或换人工瓣膜进行有效的治疗。但是换上人工的瓣膜后,病人需要终身服用华法林,不仅经济负担加重,还会有出血的风险,而更重要的是生物瓣则只有10年左右的使用期限。
那是否可以不换人工瓣膜?李庆国团队在临床的治疗病人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国内外的大量手术案列和参考文献,用手术的方式将失去弹性的二尖瓣重新切薄,薄如蝉翼的时候,就可以让二尖瓣重新活动起来,减少病人的负担,达到更好的预期,减轻病人的痛苦,取得长远的愈后。
相对于换瓣手术而言,风湿性心脏病修复瓣膜手术难度极大,是将增厚的二尖瓣削薄,这个对手术者的要求是非常高,因为一旦削破将导致修复手术失败。目前,经过开展削薄二尖瓣的手术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疾病已经在南医大二附院广泛使用。
张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