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崇川:劳模创新工作室集群化发展
本文字数:1717
六年前南通市崇川区成立王养飞、解建达、曹振清等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由此拉开全区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序幕。今年,该区出台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规范化意见,明确提出“标志明显、场所固定、设施齐全、组建团队、制度完善、经费保障、台帐详实、成效显著”等“八项规定”,逐步探索劳模创新工作室向集群化发展模式。
集群一:劳模工作室企业群·科技创新
“近几年,公司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品种结构,传统的高温高压染色技术已无法满足要求。他一有空就钻进工作室,带着团队日夜摸索,创造性开发了‘低温松驰免洗工艺’、‘碱性染色工艺’、‘退染浴法工艺’等数项革新,让企业的生产效率成倍提高,产量连续翻翻,他现在是我们企业的明星,老板尊重他,员工敬佩他。”这位让科德宝衬布(南通)公司工会主席黄建荣连连称赞的“他”,就是南通市五一奖章获得者、范汉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范汉明。这位没有光鲜耀眼学历的“草根明星”,手中却有着“专、尖、特”的绝活,关键时刻只要一出手,就能一剑封喉,让设备乖乖听话。
“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那就要创新,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更需要平台。工会帮我们创建的创新工作室,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和难题。”范汉明这样说道。在崇川区,类似的工作室还有陈华祥技能创新工作室、葛美才科技创新工作室等16家,几年来共申请国家专利3项,省、市级技术革新28项。
集群二:劳模工作室教育群·教研创新
崇川区是教育大区,教研水平及师资力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走在前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就在该区。崇川区总工会所创建的以胡建、何晓梅、邵云为代表的教研创新工作室,用新载体发挥师资教育优势,促进教育更加均衡、优质、创新发展。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也是一名初中校长,我将以劳模的名义,建立自己的教科研创新工作室。这将开启我专业成长的新的天地,也将为我的教科研创新再出成果添上飞翔的翅膀。”跃龙中学校长胡建在近期举办的崇川区首届劳模工作室创新讲坛上这样说到。这位全省著名的“上课校长”,以劳模工作室为载体组建了教科研创新团队,在他的工作室里,有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有省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有区内教研精英。在他的带领下,学校获得全国语文教学比赛初中组第一名,三个省级课题已结题或在研究中,他个人也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
“教研创新群在全区的劳模工作室创建中属于起步较晚的一个群,但是它创新起点高、人员素质高、成果质量高,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会为全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带来新的提升和成绩”崇川区总主席姜永良说。
集群三:劳模工作室社会治理群·服务创新
在崇川区,很多先进工作者分散在各个社区从事基层工作,他们既是社区工作者又是工会工作者,以他们为核心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可以很好地把工会工作和社区服务工作相结合,让工会有效参与到社会治理里来。“现在,我们社区从书记到社工,任何人在接待群众时都要严格执行‘四个一’工作法,做的不到位引起群众不满意的,都要追究责任。”虹西社区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刘德炎口中的“四个一工作法”(一句话、一张凳、一杯茶、一个本),就是今年刘德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服务创新之一。所谓一句话,就是“你好,有什么事”,主动询问,而不是让群众问;一张凳,就是不是面对面坐,而是侧坐,避免了居高临下的不对称;一杯茶,就是每个群众来都要倒上一杯茶,有什么事,先解解渴,缓缓情绪再说;一个记事本,就是凡群众来反映问题,都要手工记下姓名、地址、电话、何事,让群众感到政府是重视群众的每一件事情的。
类似的还有国胜社区李春林劳模工作室的创新成果——民营企业联合体。两年前,为推动民营经济升级发展,社区书记兼工会主席的李春林和他工作室的3位成员大胆创新,提出成立“国胜社区民营企业联合体”的构想并付诸实施。社区辖区内民营企业以“抱团取暖 共同提升”为宗旨,在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通过“联合体”进行调配,构筑“发展空间共同拥有、前沿技术互通有无、信息资源共有共享、管理运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实现双赢”五大平台,社区民营企业呈现出跨越、持续发展的态势。近年民营企业共申报专利250个,2014年生产总值5.3亿元,社区从一个偏僻的农村社区一下转变为区纳税大户。
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