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云片糕里的年味

    本文字数:1189

张  佳

有些味道是只属于新年的,就好像月亮一直挂在天上,只要抬头便能看见,但也只有在中秋节的这一天,人们才凝望她、赞美她、歌颂她。中国传统的糕点裹食也只有在春节的这段时日里,才会生姿添彩,熠熠发光。它们戴珠点翠,披红挂绿,预备着一年一度的粉墨登场。

京果、桃酥、冬糖、麻圆、云片糕、嵌桃麻糕,它们和一众舶来糖果一起,躺在茶几上,任君挑选。这其中,我最爱的就数云片糕了。

其名,诗意浪漫。摘下一朵白云,捏实成绵润的粉团,请来二郎真君,使出三尖两刃刀,利刃出鞘,一片一片,落入凡间的点心盒里。

其形,书香芬芳。刚蒸熟的糕体,一刀刀下去,却不切断,底部相连,似一本本无字天书。一页页撕下,吞进肚中,仿佛一口口吞下了终极的智慧。于是又名“书册糕”。

其味,松软甜糯。我打小牙口不好,素喜软食。而云片糕片薄色白,犹如凝脂,入口即溶,绕指以柔,抖落便散,点火可燃,盛夏不融,寒冬不结,久藏不硬,甜而不腻,倒像真真是用天边的云朵做成的了!

云片糕的名字据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御赐的,时值瑞雪纷飞,乾隆凭窗赏雪,好生惬意,涌来诗兴,便吟起《雪景》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正巧此时当地盐官呈上茶点,乾隆皇帝拈起两片形似雪花的糕点放入口中, 不禁大呼妙哉。问其名而未得,遂因其形,赐名“雪片糕”,御笔挥毫时,却又因笔误,写成“云片糕”,流传至今。云聚而雪落,也算是殊途同归了罢。

张爱玲写它:“小时候常常梦见吃云片糕,吃着吃着,薄薄的糕变成了纸,除了涩,还感到一种难堪的怅惘。”

李碧华写它:“材料是米和糖磨成的细面,后来压成薄而硬的一片,再一层一层又一层地叠上去。即使层层叠叠地老天荒,味道却是一样的,令人厌闷。”

敏感多思的女作家们是不愿意规规矩矩地夸赞食物的,她们总能从一口白水里照见人世的苍凉。

然而人世不只有苍凉,也有温暖的馨香。

爷爷的童年,战乱未休,但过年时也能吃上些糕食点心,爷爷的大伯在大户人家当厨子,每到年末,便会提上东家分发的年货回家,孩子们扒拉出甜食零嘴,瓜分一光,一年受尽的饥苦就在这年末的一丝甜蜜里,化为了灰烬,像被碾碎了的云片糕,风一吹就散了。

母亲的童年,清苦困顿,她最盼望的日子就是除夕,外婆会把报纸裁成小块,里面分装些糖果糕点,卷好,藏在孩子们的枕头下面。母亲和她的哥哥姐姐们会假装睡着,等外婆离开了,就悄悄打开报纸,偷吃一块,甜甜地入睡。母亲说,那时的云片糕是用粉色的纸包着的,是贫乏生活里唯一一抹少女的梦幻。

而到了我的童年,日子是欣欣向荣的,过年时,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孩子们呼啦啦一大群,从这家窜到那家拜年,说吉利话,讨压岁钱。这时长辈们会一人嘴巴塞上一块云片糕,乐呵呵说着:“步步高(糕)升!”

新年的味道,就是那层层叠叠的云片糕的味道,也是所有传统糕点的味道,是粮食清甜的香气,是仓廪充实的安心,是天伦共聚的欢乐,也是民俗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