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深度调研 省财贸轻纺工会、省纺织工业协会联合发布

2019年江苏省纺织行业职工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本文字数:2324

 江财

江苏的纺织行业经济总量连续35年位居全国第一,连续9年跻身全省6大万亿级行业,拥有常熟服装城、吴江丝绸市场、海门叠石桥家纺、江阴新桥镇4个千亿级纺织产业集群。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苏政发〔2018〕86号)中,将高端纺织纳入了全省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中,加以重点培育。

但是,近年来招工难、留人难问题一直困扰着纺织企业,职工队伍老龄化,严重影响了我省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从纺织行业一线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工资问题入手,连续三年进行样本跟踪调研,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我们选择了纺织行业代表性强、覆盖面广的运转操作工(粗纱工、细纱工、织布工)、保全工、服装制作工这三个工种,并根据全省纺织产业的分布,选择了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盐城、淮安等6市51家企业,用3个月的时间,走访生产车间,访谈企业经营者,对3014名纺织一线职工进行问卷抽样调查。

一、基本情况

对样本统计,2018年全省纺织行业的职工全年平均应发工资为52699.6元,月平均4391.6元,同比增长9%,全年平均实发工资为45496.2元,月平均3791.4元,同比增长6%。其中苏南地区高于平均水平,苏中略低于平均水平,苏北最低。我们还从不同工种、不同技能等级、不同学历、不同从业时间等方面,对职工收入状况进行了分析。

另外,关于“五险一金”缴纳,样本企业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有六成企业为职工缴住房公积金,近七成的企业主要按最低缴费标准为职工缴费。关于加班加点情况,44.7%的企业每周平均加班13.6小时,每月为54.4小时,超过了《劳动法》“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的规定。关于收入满意度,31.4%的职工持满意态度,而有一半职工评价“一般”,有13.7%的职工表示“不满意”。关于收入和满意度排名,样本企业中收入排名前三位的是苏州爱马仕服饰、苏州盛虹集团、南通华业纺织;满意度排名前三位的是苏州迪诺兰顿、苏州盛虹集团、常州荣元服饰。

二、存在问题

(一)工资收入低

改革开放之初,企业的工资福利与机关、事业单位差不多,现在差距不断拉大,职工反映强烈。另外,特别是在物价不断上涨,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2018年纺织工人年均应发工资52699.6元,同期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6590元。可见纺织工人工资远低于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收入。“大学生难立足”“产业工人难立业”,这种情况很难谈得上职工的“安居乐业”。有人甚至调侃,产业工人与买房“绝缘”了。

(二)劳动环境差

一些纺纱、织布企业车间噪音甚至超过100分贝,年轻人“受不了”;不少企业安排上夜班,打乱了人体的“生物钟”;运转操作工需要在织机边不停地走动,工作累;有的印染园区有“异味”,可能影响健康等等。这些都使年轻人择业时“望而却步”。职工队伍老龄化、年龄断层,将对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三)工作时间长

大多数纺织企业特别是服装制作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工人收入的主要途径还是计件工作制,多劳多得。要获得较高收入,不加班几乎不可能。在“延长工作时间”问题上,不少企业仍然突破了《劳动法》的规定。

(四)保障水平低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应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职工应按“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但大多数企业按人社部门提供的缴费基数下限缴费,并按5%这一最低缴费比例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有的企业认为住房公积金可交可不交,干脆不交。

(五)企业压力大

当前纺织企业面临四大压力:经济下行压力,招工压力、技改压力、环保压力。长期形成的产能过剩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使得企业订单少、批量小、交货急、利润薄。年轻人招不到、留不住,使得企业后继乏力。纺织企业利润低,使得技改难度大,“不技改是等死,技改是找死”。资源环境约束,迫使企业规范运行,成本增加。当前,不少纺织企业在盈亏边缘运营,预计2019年纺织亏损企业数量将增多。

三、对策建议

(一)要推动政府制定出台向产业工人倾斜的分配政策

要分析传统制造业“招工难、留人难”背后深层次原因,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按照“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原则,制定向产业工人倾斜的分配政策,近年来政府出台关于工资收入向高技能职工倾钭的相关文件,如何增加政策的可操作性尤其是面广量大非公民营企业,需要加强研究对接,提高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工资待遇,是让更多产业工人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前提。

(二)要建立健全行业工资样本跟踪动态发布机制

落实《新时代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参照纺织行业发展状况、社会平均工资、当地物价水平等,通过样本跟踪调研,了解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信息,建立企业经营方、工会代表、职工方一线职工收入常态化,研究制度调整和研发成果发布制度等。推动企业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引导产业工人有序流动,促进纺织企业之间良性公平竞争。

(三)要助力行业向高精尖智能化转型升级

要根据省政府提出的“以服装等终端产品品牌建设为龙头,实现纺织强省目标”,引领企业改变贴牌加工的做法,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为纺织工人增加收入赢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同时要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和投入,是解决纺织企业“工作太累了”“车间太吵了”等纺织行业环境差老问题的根本途径,提升纺织行业的职业吸引力。

(四)要构筑纺织行业劳动关系和谐共赢的工作局面

要继续坚持产业工会与行业协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源头合作,共同研究纺织行业企业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的突出共性问题;要认真落实全总、省总工会关于推进产业工会改革创新的有关文件要求,在纺织行业集聚地区、产业集群,采取多种形式组建行业工会联合会,建立行业集体协商机制,及时研究反映纺织行业职工的利益诉求;要加强纺织行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开展党建带工建活动,最大限度调动全省纺织行业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动江苏纺织强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