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创业动态】
杨仁智:农业科技变现财富 一亩收入超300万
本文字数:880
鹿茸菇、白玉菇是珍稀食用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由于它们对生长环境有特殊需求,人工培育难度较大。江苏菇本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仁智看准珍稀食用菌巨大市场前景,潜心钻研,开启了国内首个采用液体菌种量产鹿茸菇、白玉菇的生产模式,让一亩田的收入超过300万。
眼下,江苏菇本堂生物科技公司二期工程建成,首批白玉菇采摘上市,日产量稳定在5吨以上。这让杨仁智长松了一口气。作为公司技术副总,杨仁智设计了二期工程工厂工艺图,设计理念国内领先。江苏菇本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量部主管孙峰介绍说,杨仁智设计的灭菌后热回收系统,可以对灭菌后的余热进行回收再利用。物流、人流方面都设计得很合理的,物流人流都是分开的,是一个环形的设计,非常科学。
杨仁智是江苏菇本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硕士毕业。2013年3月,他和三个小伙伴一起,怀揣创业梦想,来到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创立了江苏菇本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就立志做国内珍稀食用菌第一品牌。菇本堂培育的白玉菇采用的是液体菌种技术,这种种植模式可节约成本30%以上,同时产量也能提高35%。在最初的几个月,企业遇到了单产低、容易发生疫病侵害等相关难题,杨仁智挺身而出,制定解决措施、防范办法。公司技术主管王亚林反映,他们杨总每天吃住都在公司,从早上6点多一直到晚上12点多,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的失败,到最后终于获得了液体菌种技术的成功。
经过技术攻关,杨仁智攻克了栽培过程中芽出量少、成品率低、单产水平不高以及容易发生疫病侵害等难点,开启国内首个采用液体菌种量产鹿茸菇、白玉菇的生产模式。从原料的制备到灭菌接种,从培养到出菇,从采收包装到挖瓶消毒,全部采用现代化专用设备,一年四季均有菌类产品上市。随着二期扩产工程的竣工投产,菇本堂珍稀食用菌产量达到日产25吨的规模,成为国内最大的鹿茸菇、白玉菇的生产基地。工厂的发展,也同步着个人的成长,杨仁智先后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实现了自己的创业价值。杨仁智说,传统农业当中,香菇种植每亩年收入是8万元,而鹿茸菇每亩的产值是320万元,是传统香菇的40倍。
徐军霞 张宏生 丁正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