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小“神器”威力大 碘粒子成射杀肿瘤“新宠”

    本文字数:941

本报讯(记者 徐嵋  通讯员 刘敏 程守勤)直径不足1毫米,长不足5毫米,但多颗精准分布植入到肿瘤中,就可以聚集射杀肿瘤,这种“神器”就是放射性碘125粒子。9月21日,第十九届全国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学术大会在南京举办,小小碘粒子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上千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碘粒子在更大范围内的临床应用新进展,交流分享走上国际舞台的粒子研究的中国经验。

在68岁的老李身上,足以证明小小碘粒子抗击肿瘤的威力。13年前,老李查出贲门癌肝转移,受尽了化疗的折磨,射频消融等治疗方式也无济于事,在治疗走投无路之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郭金和教授团队为其进行了碘粒子植入术,术后随访发现,肿瘤病灶在慢慢缩小。虽然之后几年,也出现了3次肝脏转移,但是每次只要碘粒子出马,就能将肿瘤击破。在今年6月份又发现小病灶,再次植入碘粒子后,老李各项指标都趋于正常。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粒子分会主委、中大医院介入科郭金和教授介绍,碘粒子的作战兵法,一般是通过CT或B超设备,对肿瘤部位进行准确定位,锁定“敌方目标”。在影像引导下经过穿刺,悄悄将直径碘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根据肿瘤大小与位置,精心布点,放置足够数量的碘粒子,由内向外“引爆”肿瘤细胞。

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是,植入放射性粒子安全吗?郭金和教授表示,医生只要把握好剂量,控制得好就不用担心并发症。碘粒子精明能干,只对肿瘤进行剿杀,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非常小。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主委张福君教授介绍,碘粒子虽然是“舶来品”,但是在2001年引进到中国后,不仅生根发芽,而且还实现了加工升级。经由中国专家们的努力,将碘125粒子的适应症从前列腺癌逐渐推广到全身各处的实体肿瘤,甚至包括颅内肿瘤的治疗。2003年,由中大医院滕皋军、郭金和两位教授带领其团队,将适应症进一步推广到空腔脏器。

全球首创粒子支架技术的创始人、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教授介绍,撑开的支架既能“疏通管道”,又能进行局部放疗防止肿瘤再次生长,可以说是“一石二鸟”。这就打破了碘粒子原本只治疗前列腺癌实体肿瘤的局限性,目前该技术出口到欧盟,在全球范围推广使用。

“碘粒子主要适用于外科治疗不理想、放化疗不敏感、肿瘤细胞生长较慢等特点的肿瘤,往往成为肿瘤病人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滕皋军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