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改善居住,要让生产生活都方便

    本文字数:971

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的住房条件,相关地区是否按照“四化同步”的规律,考虑集中居住后农民的生产生活?集中居住点的基础设施是否同步建设,有无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产业配套是否健全呢。

水电气通达解决生活“痛点”

8月1日中午,睢宁县魏集镇槐园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内,农民赵永平和老伴在新家烧饭。从老房搬到13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赵永平感慨:“生活环境好了,还通电通水通网,连做饭都用沼气,真好!”

赵永平家用的“沼气”,是镇里的秸秆太阳能沼气集中供气项目,也是槐园居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槐园居住区安置戴庄和徐庄两个村的1300多户居民,过去大家住得分散,带来不少问题。就以戴庄为例,老村横跨六七公里,散落着20个村组,配套无法跟上,农民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如今,沼气站不仅消化秸秆、餐厨垃圾和厕所粪污,实现垃圾循环利用,还帮农民节约日常花销。赵永平一家三口,充100元“沼气卡”,能用3个月左右。镇里统计,按每户平均每月用气30立方米算,费用54元;如用液化气则需要84元。每月省下30元,日积月累,能省不少钱。

让农民晒得了谷跳得了舞

7月23日,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推进会上,省领导要求,集中新建农民住房的同时,要同步建设好交通、通信、广电、给排水、垃圾收集处置等配套设施,同步配置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

这一要求,真正契合农民群众的需求。8月1日,沭阳县钱集镇农民张加荣走亲戚。晚饭一吃,她就匆匆赶回家,加入跳广场舞的队列。去年,张加荣家从村里老房子搬到镇上新建的效佐新村,三口人住进90多平方米的新房。很快,她养成个新习惯——跳广场舞。晚上7点多,二三十个姐妹到新建村部门前的广场上,跳上个把小时,浑身舒坦。“有照明,还装了大屏幕,放跳舞的视频,有时还放放电影。”张加荣的话语里透着满足。

新建居住点近田靠园

7月底完成新房装修后,沛县安国镇汪塘村农民张洪娥就张罗着搬家了。张洪娥很满意:“以后上班方便,过条马路就到。”50岁的张洪娥,是镇里一家纺织厂的工人,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

因为采煤区沉陷,老旧房屋存在安全隐患,自今年5月中旬开始,800多户汪塘村农户陆续搬进新村。而紧挨新村同步高标准建设的,正是张洪娥打工的工业园区,目前已进驻6家企业。

自苏北农房改善工作启动以来,我省即强调,住房条件改善要与乡村振兴、城镇化紧密结合,要以此契机大力发展、夯实产业基础,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王岩  徐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