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创新担当砺雄师
——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公司采访见闻
本文字数:2556
本报记者 刘涛 李南星
走进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阔大生产车间上方的蓝色大字“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抢入眼帘;车间外的广场上整齐排列着公司生产的数十台不同型号起重机械,长臂穿空,顶天立地,传递着徐州重型勇争第一做脊梁的气势。7月下旬记者在徐工重型公司采访两日,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创新担当、技能报国的精气神,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勇于创新成为职工共同的气质
在徐工重型公司,无论是遇到劳模工匠、技术能手还是普通工人,他们都能脱口而出,兴奋地讲述自己正在钻研的攻关项目、科研课题或小改小革的建议。创新,已成为他们共同的气质。
今年30岁的技能工艺师黄实现,已经两次荣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收获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制造业工匠、江苏省制造突出贡献先进个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诸多荣誉称号,成为数控维修领域的“大咖”,被同事亲切地称为“黄大仙”。对于已身处技术高峰的黄实现来说,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创新,现在他正带领团队创建设备易损件标准、检测操作维护标准;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设备健康档案数据库,研究设备智能检测分析法,建立智能设备检测系统,实现高精准度检测,智能化设备预防管控及故障分析研究,进一步降本增效。
“徐工重型总装配分厂有700多名职工,去年共提出合理化建议3000多条,其中1500多条获奖,人均4.7条。”公司总装配分厂党支部书记朱姿春告诉记者:“仅今年上半年总装分厂就有900多项合理化建议获得采纳实施。公司把来自不同职工、指向类似的小建议归纳集成,往往能形成带来显著效益的革新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徐工重型公司工会广泛开展“八小、三小”创新、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建立评价奖励机制,引导广大职工学榜样、树典型、学知识、体技能,勤思考、善创新;公司每个劳模工作室每年都要攻克5-7项技术难题,每个大师工作室都有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仅最近两年,公司组建的22个劳模先进创新团队就带动3100多人次参加创新。徐工重型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林海表示:“‘勇争第一’已经内化为徐工重型职工的自觉行动,人人创新也已成为徐工重型保持技术领先的内生动力。”
担当奉献成为职工的显著特质
“起重机伸臂结构件是起重作业的承重部件,焊缝质量的优劣关系到起重作业能否安全运行,责任重大,我都是本着良心干活儿,确保经手的每一条焊缝零缺陷。”今年37岁的“金牌焊工”张怀红,已在焊接一线坚持了19年,经手的焊道有40万米,总长度相当于45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没有出现任何质量缺陷。
“是国家、企业培育了我,我要为中国制造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张怀红秉持饮水思源的朴素道理,在工作中勇挑重担,敢于攻坚。
随着公司千吨级重型设备研发推进,超大吨位起重机吊臂焊接成为必须攻克的技术难题。张怀红当仁不让,主动承担起新型千吨级吊臂焊接试制和生产任务。他不断试验,摸索着调试焊接顺序、焊材用量和焊接方法,确定了“预热、保温、后热”的焊接程序,探索出起重机千吨级吊臂单面焊接双面成型的技术方案应用推广。
大吨位伸臂构建U型焊缝原来都是采用断弧焊接模式作业,焊接效率较低、成型不稳,影响质量和进度。张怀红又迎难而上,查阅专业资料、向焊接机器人操作工程师请教,不断摸索尝试,发明了大吨位U型焊缝连弧焊接法,在焊接过程中采取锯齿摆动、不断调整焊枪角度,使大吨位U型焊缝焊接效率提高了3倍,焊缝的内部质量和外观平整度得到很大提升。
“张怀红就像一头‘老黄牛’,勤恳踏实、责任心强、执行力强。急难险重的任务交给他肯定没问题。”徐工重型结构分厂党支部书记丁允祥告诉记者,张怀红是他所在工段唯一的共产党员,也是省优秀共产党员。他在工作中展现出的“老黄牛精神”感染着身边的同事、激发了大家敢于担当、默默奉献的情怀,释放出汹涌澎湃的干劲。
在徐工重型公司,像张怀红这样敢担当、勇负责的大国工匠灿若群星:全国劳动模范孟献群、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鲍玉霞、大国工匠孟维、青年高技能人才李顺……徐工“技术领先、用不毁”的产品理念就是在这些大国工匠的一锤一枪中,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领先世界的大国重器。担当奉献、技能报国成为徐工重型职工的显著特质。
传承技艺育英才成为发展的动力源
“看着青年技能人才在我们徐工肥沃的土地上迅速茁壮成长,徐工集团的未来、中国制造的未来前景光明。”徐工重型总装分厂技能大师李戈带出了许多优秀的徒弟,每年都有徒弟进入高级工、技师行列,多人获得各级技能大赛荣誉。其中,李慧轩荣获2017年全国青年大赛第四名,董波获得2018年全国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名。
作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专家,李戈觉得,培养更多的青年匠才是重要使命。他做调研、想办法,录视频、制课件,把自己掌握的绝技绝活以最有效的方式固化传承,已经录制视频课件300余课时,详细讲解数十种产品原理、十余种阀体拆解、多种故障排查方法以及新培训工具开发应用等;开发8个故障数据库,实行“技能档案”管理,确定了100多种工序标准,为青年技能人才学习实训提供清晰的技术指引。
徐工重型公司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助推高技能人才成长。建立“133链式帮带”团队,1名劳模带3名技师或高级工,1名技师或高级工带3名初、中级工,成立133创新团队8个,建立技能传承完整链条。
公司创设“技能工艺师”职位,满足一定条件的高级工可晋升“技能工艺师”,享受与工程师同等待遇,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实行岗位练兵,通过组织开展“绝活达人”“寻找身边最美工匠”和“劳动标兵”3大类竞赛评选,引导职工提升技能素质,两年累计开展162场技能竞赛,参与职工4100多人次,近1000人提升技能等级;实施科学的技能大赛管控模式,支持高技能人才成长。每逢大赛,都明确竞赛目标,成立3级支持团队,提供团队、师资、场地、信息等资源,支持企业技能精英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舞台上挥洒才艺、摘金夺银,过去两年共斩获市级以上奖项37人次,大大激发了一线职工学习技能、以技创新、以技能保质、以技提效的热情,公司上下学知识、学技能蔚然成风。
如今,徐工重型公司的高技能产业工人团队掌握着100多项国际领先技术,其中,“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面向大型工程施工的流动式成套吊装设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相继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产品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在世界重型机械舞台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