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扬大学生为大运河扬州段建影像数据库
本文字数:843
本报讯 (通讯员 谢佩凌 镇玉玲 记者 王槐艾)号称“运河长子”的扬州,既是大运河的最早开掘地,也承载了丰富的运河文化,但扬州段运河的影像记录还比较少。为加强扬州运河文化品牌的记录保存,近日,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中国运河影像考察”暑期实践团队走遍大运河扬州段,实地考察了大运河河道本体和遗产点,研究运河沿线百姓与运河相互依存的关系,着手建立运河影像库。
“运河影像志数据库的建立不仅有利于运河文化的跨时空传播,对于运河遗产保护、地方文化建设、运河文化传承、运河品牌传播等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们选择该实践课题的原因所在。”团队指导老师杨健介绍到。在近8天的实地考察期间,团队成员们在炎炎烈日下走过了大运河扬州段全线10个遗产点和6段河道,跨越了宝应、高邮、江都、广陵、邗江经济开发区,前往东关古渡、南门遗址、瓜洲船阀、邵伯古镇等23处遗产点,用镜头记录下了流淌扬州151公里的运河,拍摄了大量颇具价值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除此之外,团队还采访了运河沿线孕育着的人们,包括运河上的渔民、宝应泾河渡口的摆渡人、邵伯船闸的工作人员等,听他们讲述属于自己的运河故事。团队成员黄菲儿告诉记者:“他们与运河相伴而生,见证了运河几十年来的变迁和发展,我们也希望记录下这一切,让我们的影像库更具人情味。”
据悉,该团队运河影像库的建设共包括静态图像库、动态影像库、新媒体影像库三部分。目前,经过第一期的考察,记录运河扬州段所有遗产点、河道本体以及运河沿线居民与运河依存关系的静态影像库已初步建立。同时,计划记录扬州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的动态影像库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准备中,最终将合成时长为3小时的视频资料。团队在后期还将专注于建立运河沿线近20个全景影像点,并且利用720云软件呈现VR全景效果。虽然影像数据库已经基本成形,但团队后续还将持续补充运河影像,不断充实该影像数据库。
“大运河的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利用暑期的时间致力于运河文化的传承,为建立完备的基础影像资料出力,这是我认为很有意义的事。”中国运河影像考察团队的队长周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