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暴雨催生江苏建设“海绵城市”
本文字数:749
本报讯 (记者 万森)“快到南京来看海!”入梅后几场特大暴雨持续侵袭我省,多地涝情严重、水位屡超历史极限值。记者昨天从省住建厅获悉,该厅日前正式下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今后城市绿地、公园、道路、广场、公共建筑、住宅小区等都要如同“海绵”一样,最大程度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提高排水防涝能力。另据了解,我省镇江已被列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将获得3年12个亿的国家财政资金支持。
几场大雨,让南京、常州等多座城市的多个地方被淹。位于南京城东的南京理工大学甚至宿舍区一楼全部被淹,学生们租来橡皮艇划船来往。而常州形势更为严峻,在受灾严重的部分村庄几乎“泡”在水中,许多房屋被淹。紧急排涝、驻军出动、自发抢险。面对罕见水情,全省各地干群、军民携手排险,防汛救灾工作全面展开。同时大雨给人们带来了深度思考。据省住建厅相关人士介绍,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存在“重地上轻地下”“重工程手段轻自然方法”的偏向,城市排水设施标准不高、能力不足,且多局限于采用工程措施尽快排除雨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等问题。对此,在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我省建设部门主张将通过绿色生态方法与灰色基础设施有效结合,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城市绿地、水体、道路、建筑及设施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等作用,从而实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的综合提升。
指导意见要求,今后将把地块雨水吸纳率等指标作为开发建设项目规划条件的重要技术指标,通过规划来有效落实海绵城市的各项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公园都将成为重要的海绵体。同时推进海绵型道路和广场建设,新建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广场、停车场推广使用透水铺装系统。新建住宅小区要规划建设雨水系统,室外步行道、停车场应采取透水铺装,政府投资的保障房等项目会率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