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抗战老兵为本刊《抗战记忆》栏目题词

南京诗人创作“赞歌”向老兵致敬

    本文字数:1223

老兵相聚在金陵,战歌声中忆当年。为纪念“七·七事变”78周年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7月5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与1213志愿者同盟会邀请全国各地的33位抗战老兵代表相聚在南京。老兵代表年龄最大103岁,最小90岁,他们在抗战时期有的参加过南京保卫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长衡会战等重大战役,有的承担过通信、运输、医护等任务,有的参加过侵华日军受降仪式,如今相聚在南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老兵们都感到心潮澎湃,非常激动。

抗战歌声振奋人心

聚会活动当天上午,当主持人语声凝重地宣读抗战中壮烈牺牲的英雄名单,勾起抗战老兵对遇难战友的深情缅怀。

随后老兵们在战歌声中,共忆浴血奋战的抗日往事。老兵冯宗尧曾参加过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抗战,当他唱起抗战歌曲《保卫黄河》,歌声高亢嘹亮,神情不减当年。“向前走,不退后。中华民族领土一天都不能失守……”曾经参加过长沙会战等战役的老兵张修齐,用激昂地歌声再现当年热血青年为了保家卫国勇奔抗日前线的坚强决心。

来自天津歌舞剧院的歌星张鹤以一首优美动人的《英雄赞歌》,表达了现场所有人对抗战老兵的爱戴与敬意!

老兵题词笔力非凡

在聚会活动现场,有一位年过九旬的抗战女兵格外令人瞩目,她就是抗战中担任过关怀伤员任务的第三战区政训室政治指导员周玉云。今年5月15日本报《文化周刊》推出的新栏目“抗战记忆”,其开篇文章《抗战时期,她为伤员送去精神慰藉》,就是报道周玉云在抗战时期照顾伤员,给伤员带来精神力量的感人事迹。

在抗战老兵聚会现场,当记者将5月15日本报《文化周刊》赠送给周玉云,她看过《抗战时期,她为伤员送去精神慰藉》这篇报道,感谢本报对抗战老兵的关心。她认为江苏工人报《文化周刊》推出“抗战记忆”栏目,连续报道抗战时期重要战役和老兵的战争经历,非常有意义。因此,老人特地为《文化周刊》的“抗战记忆”栏目题词“抗战记忆,意义深远。”

由于周玉云当年毕业于黄埔军校三分校,解放后在金坛农村当过小学教师,有着深厚的文字功底,她的字迹显得刚劲有力,气势非凡。现场许多志愿者看到97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周玉云为本报的题词写得很美很流畅,都流露出既惊讶又敬佩的目光。

现场赋诗赞美老兵

南京钟山诗词研究会原会长、著名诗人孙建昌在老兵聚会现场看到本报《抗战时期,她为伤员送去精神慰藉》这篇报道,对抗战老兵周玉云非常敬佩,于是,他即兴赋诗表达对周玉云的赞美。

诗人孙建昌在《赠抗战老兵周玉云》这首诗中写道:“出生黄埔肩新任,关怀伤员志愈刚。捧得曙光播万里,伴随将士寄情长。”周玉云老人对诗人孙建昌竟用10几分钟时间就能为她写出一首诗,既感激又佩服。当诗人孙建昌告诉周玉云他最近创作了22首抗战时期重大战役组诗,周玉云认为他很有创意、很了不起。于是,周玉云老人很乐意地与诗人孙建昌以及本报记者合影留念。

此次赋诗赞美抗战老兵周玉云,还触动了诗人孙建昌的创作灵感,他表示将为更多健在的抗战老兵写诗,运用诗词艺术为他们创作出一首首英雄赞歌。  

记者  汤雅洪

抗战老兵周玉云为本刊“抗战记忆”栏目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