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86个孤儿的好妈妈

——记全国教育系统道德建设标兵王英

    本文字数:1528

记者 周新林  通讯员 朱礼勇

在灌云县,只要提到益海学校王英老师深爱着86个孤儿的事,可谓家喻户晓。几十年来,她用博大的母爱泽润桃李成长,用中华民族妇女特有的高尚品质演绎着人间大爱,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道德建设标兵”、“中国名师联盟.希望工程园丁奖”、“江苏省首届师德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王英今年52岁,十九岁参加工作后就一直在该县一个最落后、最贫穷、最偏僻、最艰苦的一所农村小学。说起她教书育人的生涯,还得从木船小学说起。这所小学原来只有一条流动的木船,学生90%是船民子弟,一口船舱就是教室。在政府关心下,后来木船小学移到了岸上,更名为灌云县城南扶轮小学。  那时,学校办学条件十分简陋,老师留不住,而王英凭借对学生的爱,一直守候在这里。刮风下雨,她家经常有十多个学生吃饭。

2010年,新加坡嘉里(益海)集团在灌云县资助建立了一所专收孤儿的学校——益海学校。该校常年实行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经新加坡嘉里(益海)集团郭孔峰董事长“钦点”,王英带领6名工作人员负责这些孤儿的生活起居及教学。由于学校距离王英家20来里,平时她几乎没有节假日,24小时围着学生转,既当“妈”,又当“心理咨询师”和孩子的“保姆”。

2012年,又一批孤儿入住“益海”。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面孔,许多孩子的眼神中满是不安与惶恐,一直不愿放下护送前来亲友的手。一个叫欢欢的小女孩边抽噎边断断续续地说:“人家都说……来这里的……是没人要的孤儿。我……不是孤儿,我还有……爷爷,我要回家。”那一刻,王英的心都碎了,一把拉过欢欢,说:“谁说你没人要?这里就是你的家,我就是你的亲人。”欢欢顿时半依偎在王英的怀里,眼神柔和了许多

目前,益海学校共有86位孤儿。他们中最大的18岁,最小的才7岁。这些孩子刚来益海学校时,不适应集体生活,常常“丑态百出”:大的不团结,小的爱哭闹,不懂规矩,不懂礼貌,有的还有小偷小摸的恶习。为此,王英白天和孩子们一起吃住,一起游戏,一起温习功课,一起走进课堂上课;晚上要逐一检查宿舍,12点左右还要起床检查。由于学校地处偏僻乡村,加之周围遍布农田,炎热的夏夜,王英总是要起来数次给孩子们掖好蚊帐;寒冷的严冬,王英每晚还都不敢睡个安稳觉,有时起床查看孩子的被子有没有被蹬掉,或摸摸他们的额头,看看有没有感冒发烧。第二早上5点50,还要准时叫孩子起床读书、跑步。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她在检查宿舍时发现4个孩子发烧。她连夜带孩子去医院,通宵陪护着孩子,忙乎一夜没有合眼。

学生小凤原是一个“问题孩子”。 据小凤自己回忆,6岁那年,她父亲用菜刀活活把母亲砍死了,被判了死缓。18岁的哥哥也因惹事打架,被判了20年徒刑。这些,在她幼小心灵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学习上心不在焉,偷拿别人钱物如家常便饭……为帮助她,王英主动与她睡一张床,还特意邀请心理咨询师来给她做心理疏导。经过一年多的亲密相处,小凤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行为和精神状态都有了很大改观。

朝夕相伴的真情付出,让孩子们真正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更把王英当成了自己的“母亲”。一年,初三毕业的鑫鑫将赴市区读高中。临行前,王英反复叮嘱他出门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妈妈”不在身边时要学会坚强。谁知,王英的一番叮嘱后,鑫鑫一把抓住她的手,给她咚咚咚地磕了三个头,泪流满面地说:”王妈妈,您永远是我的妈妈,;益海学校永远是我的家。王妈妈您看行吗?“那一刻,王英噙着泪使劲地点头。

儿行千里母担忧,在外读书的孩子更是妈妈的牵挂。在外读高中的珍珍突发阑尾炎,王英接到电话后心急如焚,立刻坐了近两个小时的车赶到了医院。看到珍珍左手打点滴,右手还在写作业,王英有种说不出的心疼,眼泪簌簌地掉下来。

“ 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呀,王英就是好妈妈,一个86个孩子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