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疗养+充电”:镇江市总优化疗休养服务模式
本文字数:1028
记者 范翊 通讯员 谭艺婷 岳芳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镇江市总“相约春天、奉献社会”首批劳模疗休养活动如期启程。从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到宁波国家重要口岸石浦渔港,再从“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余村回到坐落于茅山脚下的镇江工人疗休养基地,记者一路随行,与今年首批参加疗休养的80位省、市劳模一起感知了市总力推的“疗养+充电”职工服务模式,体验了一场真正的身心疗休养之旅。据市总党组书记、副主席卫锁宏介绍,疗休养是工会服务职工的一项重点工作,工会正不断增强这项活动的精准性,充分挖掘和发挥疗休养基地功能,针对不同类别职工群体提供多元化疗休养服务,以此致敬劳模、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的干劲。该市今年计划安排职工疗休养2000人。
疗休养的首日来到了嘉兴南湖。镇江市中医院九病区护士长、大内科科护士长吴燕很感慨,“这对我来说就是一堂生动的党课,‘红船精神’再次激励了我,一定不能忘了初心,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吴燕2015年被评为镇江市劳模。22年来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的她,不仅对病人耐心细致、服务周到,更会挤出时间研究护理专业。“平常的工作节奏很快,也很累,这次疗休养我不仅自己得到了放松,而且认识了这么多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前辈同仁,从他们身上发现不同的闪光点,学习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镇江市劳模蔡跃和卢萍,在座谈会上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组织记得我们的付出,工会关心劳模的健康,这次的行程让我们身体与精神都得到了疗养。”蔡跃是在档的困难劳模,因为家庭原因,他几乎没有机会出来转转,此次疗养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卢萍曾是镇江公路客运中心“快乐之旅·雷锋车”服务班首任车手,她用真心与爱心架起了车站与旅客之间的服务心桥。她认为“劳模精神”不是在岗才有的精神,而是应该跟随人一生的良好品质。退休之后,她继续在所居住的田家门社区发挥余热,投身公益事业。
工人镇江疗养院院长徐莉告诉记者,为了切实做好职工疗休养工作,更好地服务职工,去年市总在茅山附近挂牌成立了新的疗休养基地。去年一年共组织了41批次2134名职工进行疗休养,包括劳模458人,工匠、技术能手152人,环卫工200人,一线职工和各类受表彰职工1235人。疗养院还与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达成合作,为疗休养的职工提供基本医疗和体检服务。在疗休养活动期间,基地工作人员还精心组织骑行、登山、拓展、乒乓球、羽毛球、歌咏、掼蛋等娱乐性活动,邀请专家为疗休养职工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与健康状况评估,组织全体座谈、分组交流,让疗休养活动成为职工们相互交流、加油充电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