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这些抗战遗迹,见证星火燎原

    本文字数:1980

近日,江苏省政府公布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22处入选。其中4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中,超过1/4直接与抗日战争密切相关。江苏是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在华中地区同日本侵略者作战的主战场,留下了多处见证新四军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重要史迹。

狮子口会师地旧址

狮子口会师纪念碑

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旧址记录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我党领导下的两支武装力量的一次战略性会师。

1940年7月,新四军奉命渡江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在黄桥与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顽军决战胜利后,挥师北上,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黄克诚率部从淮海地区南下,于当年10月10日在白驹狮子口两军胜利会师,创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

1985年,大丰县人民政府立碑纪念。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碑名,并有陈毅元帅的两军会师诗碑等,列为大丰市文物保护单位。白驹八路军、新四军会师纪念馆位于白驹镇施耐庵纪念馆东侧,2007年兴建,2008年竣工,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功能设施配套齐全。

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

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盐城阜宁。1941年9月5日,新四军军部转移到停翅港,直至1942年12月26日,为粉碎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第二次“大扫荡”,撤出停翅港,向淮南黄花塘转移。新四军军部在这里驻扎的一年零三个月,正是苏北抗战最困难的时期。

当时,陈毅代军长、赖传珠参谋长常驻停翅港。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也是在盐城阜宁召开,这次会议为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确定了方向。1942年10月27日,在盐阜区首届参议会期间,陈毅与黄源、范长江、阿英、彭康等人倡议成立“湖海艺文社”,同年11月1日,湖海艺文社在停翅港正式成立。

纪念馆核心部分为四合院,主要由16间文图展览室和炮楼等构成。

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当地人称为“刘家大院”。这座庭院建于清末民初,1938年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时,陈毅指挥的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在此设立司令部,是新四军开辟苏中和苏北抗日战场的最早历史见证。图为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司令部旧址(东侧俯视)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是新四军苏北部队的指挥机构,标志着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开辟苏北的指示,率苏南主力经扬中县北渡长江,到达江都县吴家桥地区,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改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图为郭村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贺甲战斗旧址

被誉为“延陵大捷”的贺甲战斗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陈毅、粟裕领导下战斗时间最长、动用兵力和歼敌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次战斗。

贺甲位于丹阳西南,延陵和九里西北,是一个60余户的村庄,现属丹阳行宫镇,这里沟塘密布,地形比较复杂,附近村庄也较稠密,有利于部队隐蔽、穿插、转移。这次战斗是1939年11月新四军一支队挺进茅山根据地后开展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运动战。整个战斗历时28小时,歼灭日本精锐15师团池田联队所属部队官兵168名,生俘3名。战后被延安总部通电表扬,誉为“延陵大捷”,并被作词作曲成《反扫荡》战歌广为传诵。图为贺甲战斗旧址

高邮侵华日军投降处旧址

高邮侵华日军投降处旧址见证了新四军接受日军投降规模最大的一次受降仪式,胜利曙光终于降临。

高邮战役也称江高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役。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后,高邮、泰州、江都等城镇仍为日伪军驻守。从1945年12月19日起至26日凌晨,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亲自部署和指挥发起高邮战役,并一举收复高邮城,这也是抗日战争中解放的最后一座城市,并且是全国范围内歼敌最多的县市之一。

1945年12月26日,新四军代表韩念龙在高邮熙和巷70号,也就是现在的公园礼堂内举行了受降仪式,接受侵华日军驻高邮最高司令官岩崎大佐的投降。这个受降处在2014年12月已经建成“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在高邮举行的受降仪式是日军向新四军投降规模最大的一次。图为高邮侵华日军投降处旧址

江淮大学旧址

左家楼位于淮安洪泽县仁和镇老街,原是仁和镇商人左如洋家的两层商铺小楼,商号“福祥昌”由清末举人陈务人题写。抗日战争爆发后,因战事频繁左家生意难以维继,举家迁往南京。1940年罗炳辉率新四军五支队开辟淮宝抗日根据地后,左如洋将商铺楼交于淮宝县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6月,彭雪枫将军率领新四军四师由津浦路西转移到洪泽湖地区休整,于7月19日在左家楼召开了军政委员会扩大会议,为新四军四师今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政治基础和军事基础。

1942年,新四军军部和江苏省委为了将上海、苏州等地部分大专院校遭受日军迫害的进步青年学生转移到抗日根据地继续学习,联合创办了“江淮大学”, 左家楼曾作为“江淮大学”校部。江淮大学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中共江苏省委在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的综合性大学,在敌后坚持了两年时间,在我党的统战史和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江淮大学旧址左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