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甄别“学区房” 教育局别失声
本文字数:703
张立美 文 天成 绘
买房时,开发商信誓旦旦承诺是学区房,业主真正入住时却发现孩子没处入读,有的是小区配套建的学校还没建好,有的甚至没动工。记者探访发现,即使购买了所谓“学区房”,能否顺利入读仍存在很多变数,家长需提前向学校和教育部门核实情况,不可偏听开发商单方宣传。(6月20日《南国早报》)
开发商建设的居民小区究竟算不算“学区房”,小区里的孩子能不能入读名校,以及新建设的学校能不能如期开学招生,并不是开发商说了算。特别是有的居民小区,按照就近原则,有时既可以划入名校学区,也可划入普通学校学区,最终都由教育主管部门决定。最关键的是,学区划分本身并非一成不变,教育主管部门会根据学校布局调整和拆迁,进行适度调整,导致有的居民小区今年属于“学区房”,明年就有可能不属于“学区房”。
可见,要帮助市民甄别真假“学区房”,治本之策是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失声,要及时辟谣和公开学区划分信息。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向社会详细公开学区的划分标准,让市民心中有一个大概的参考,提高市民的甄别真假“学区房”的能力,也是防止“学区房”划分腐败的重要手段,避免开发商通过向教育局行贿购买“学区房”。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每年的年初和年中分别公开一次本地的学区划分状况,尤其是学区划分出现调整的,要及时重点说明,而不是等到新生入学时才公布,急坏家长。
开发商将一些不属于“学区房”的小区标榜成“学区房”,傍名校打广告,涉嫌虚假宣传,是欺骗消费者,工商部门应当及时叫停这类虚假广告。广大家长应多留一个心眼,别轻信开发商的广告语,购买“学区房”应在合同中标出来,并明确对方违约责任,为上当受骗之后的索赔工作提供便利和证据。
(本栏信箱:jsgrb_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