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郑翔:倾心构建和谐社区的“小巷总理”

    本文字数:1863

本报记者   王槐艾

日前,在省委、省政府表彰的“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中,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郑翔榜上有名。从一名下岗女职,成长为“全国文明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郑翔这名“小巷总理”的故事感人肺腑。

社区居民贴心人

“我们这,有4219户、12608人。”接受记者采访时,郑翔脱口报出一组数字。

文昌花园社区住着4000多户“洗脚进城”的失地农民,大多年龄偏大又没技术,想在城市再就业缺乏竞争力。解决这些人的生活问题,成了郑翔2005年担任社区主任后面临的首要任务。

2008年8月,郑翔得知扬州施桥镇一家鞋厂有意委托加工拖鞋,马上骑车十几公里赶到那里。厂方被她的执着感动,从此跟文昌花园社区结成合作伙伴。

社区党员李树香手上有不少零工活订单,郑翔就找到她商量,建议她招聘本社区在家闲着的大妈们打零工。在郑翔鼓励下,李树香牵头成立“家门口饭碗服务社”,专门为社区大妈们介绍手工订单,一个月下来都能有一两千元的收入。目前,“家门口饭碗服务社”稳定安排260多名居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近3000元

在文昌花园社区中心花园,有一栋漂亮的养老公寓,由护工陪伴的老人们从这里进进出出,不少人都是从外地慕名而来的。这个养老公寓的兴办源于郑翔的一个想法。

2008年,郑翔看到社区“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老人们平时少人照顾,就在扬州率先办起社区托老所。在此基础上,她又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异地养老相结合,打造“四位一体”的为老服务综合体,将居家养老延伸到半托养老和全托养老。 如今,文昌花园社区的为老服务综合体在扬州已小有名气,有些不住在这里的老人,也愿意到这里养老。

带领党员服务社区

郑翔到社区工作后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坚持每天进门入户走访群众,一年多时间就跑遍社区的家家户户,完成对3000多户的户情调查,写下10多万字的户情资料。为让居民有需求时及时得到回应,她还制作了4000多张印有自己电话号码的温馨服务卡发放到社区的每个家庭,被居民称之为“社区110”。

随着居民信任感的加深,郑翔的“110手机”电话越来越多。她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发动更多人参与进来做服务。于是,她在社区建立“网格长+楼栋长+志愿者”的服务网络,279名党员志愿者的电话号码都进了“社区110”。群众遇到困难,无论联系上谁,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解决。

按照区块化服务的思路,郑翔又创造性地将社区党组织的设置由“散”归“整”、活动变“分”为“聚”,根据党员的从业特点、个人特长,将社区的279名党员组成1个党总支和5个特色党支部。同时,选择10户党性观念强、服务意识好的党员家庭为中心户,每个中心户就近联系7~10名党员、30户左右居民,形成一张“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的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网。

在各特色党支部的引领下,社区居民自发成立居民合唱团、舞蹈队、健康加油站、新市民加油站等38个社会组织,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志愿者:长期坚持捐助资助的冷寿华,常年帮助残疾人义务工疗的谢春英,从来不怕麻烦的志愿调解人张桂华……

创新管理赢殊荣

文昌花园社区成立14年来,在扬州所有社区中拿下了多个“第一个”:“社区110”、雷锋信箱、《和谐文昌》简报、民情工作站、错时工作制、慈善超市、老年公寓、郑翔社区工作法、e邻社会工作事务所、老年体验中心、党代表工作室、数字社区……而这些“第一个”,都是在不断满足百姓新需求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看到不同老年人有不同的养老需求,郑翔引入专业社工,开展营养配餐、心理慰藉、复健康复等专业服务,扩大社区养老中心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层次。看到“空巢老人”就餐不便,她依托社区“为老服务综合体”构建区域配餐中心,可为曲江街道12个社区提供为老配餐服务。看到慈善超市传统的捐助模式难以为继,她创新举办“社区企业”,在爱心超市实施“社区福利”。

2014年3月,文昌花园社区在无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率先成立社区治理委员会,对社区重大事项共同商议,力求找到符合“最大公约数”原则的解决方案。

“社区正从管理大步向治理转变,关键是将全社会的资源凝聚成社区建设的合力,使社区不但普惠居民,而且促进驻区单位和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郑翔从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不断研究和探索社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出以联系、宣传、组织和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工作法,被命名为“郑翔工作法”,并被上级部门肯定,在扬州全市予以推广。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14年来,郑翔始终坚守初心、默默奉献,先后荣获“全国小巷总理之星”“全国模范小巷总理”“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十大女杰”等称号,还当选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