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一件国宝,折射东晋琅琊王华丽生活

    本文字数:1399

北魏太和八年(484)冬,第二代琅琊王司马金龙在魏都平城走完了他功名显赫的一生。文明太后冯氏与孝文皇帝下令,为这位东晋皇族的后代举办高规格的葬礼。随葬品中,精美绝伦的器物比比皆是,器物风格南北交融,折射出琅琊王家族精致而华丽的生活。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这件列女古贤漆画屏风及构件。

在南京博物院最近展出的“琅琊王——从东晋到北魏”特展中,我们可以细细品味这件来自山西的国宝。

屏风及构件上的漆画设色富丽,用浓淡不同的色彩渲染,构图主次分明,笔法古朴,视觉上有纵深感、立体感。尤其是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飘扬飞举,自然流畅。画面中女性的衣服前段有长垂的饰物,与由边缘处斜出的三枚三角,共同组成了装饰女子袿衣的垂髾飞襳,这是当时刻画女性形象的一种常见艺术手法。屏风板上的漆画与传为顾恺之所作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在风格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呈现出极为鲜明的东晋、南朝文化艺术特征。

屏风板双面以红漆为底,题记处线条以黑漆勾勒,再以密陀僧(核桃油与氧化铅及矿彩调和)填彩,以墨漆书字并勾勒人物轮廓。画面线条匀称,设色艳丽,宛如春蚕吐丝,富有韵律美,画面上的文字,遒劲秀丽,书法接近楷书,是隶书向楷书过度的最珍贵资料。

墓葬早年被盗,随葬品凌乱。墓葬中发现5块比较完整的漆屏风,每块高约80厘米,这一高度正是当时席地起居生活方式的反映。漆画屏风出土时,屏板向上的一面保存较好,向下的一面因墓中潮湿,剥落严重。

屏风正面自上而下分四层,每层划分区间,呈现出独立或连续的列女古贤人物故事,人物旁多有榜题和题记。故事和文字内容取材于《列女传》《孝子传》《韩非子》《诗经》《汉书· 外戚传》《后汉书·皇后纪》等史籍文献。

第一组图画讲的是帝舜恪守孝道的故事。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部落首领,相传舜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舜从小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劳动,舜的父亲又娶了后母以后生了弟弟,父亲,后母,弟弟都视舜为眼中钉,面对家人的迫害,舜胸怀坦荡,依然对父母十分孝顺,对弟弟十分友善,表现出非凡的品德。

第二组图,画了三位女子,分别是周太姜,周太任,周太似。相传,她们在《列女传》中被称为“周氏三母”,分别是周文王的祖母、母亲和妻子,是母仪天下的典范。相传,三个人都是历代周王的妻室,贤惠聪明,辅佐一代贤王辛辛苦苦建立了周朝八百年基业江山。

第三组图画,讲的是鲁师春姜的故事。

有趣的是第四组画,婕妤辞辇。画面上,四个人抬着步辇,上面端坐着一位仪表堂堂的男子,奇怪的是,这位男子不朝前看,却向后张望一位美丽的女子,图画讲的是班婕妤婉言谢绝与汉成帝同辇出行的故事。班婕妤是名门之女,才学出众,美丽动人,是汉成帝的爱妃,为了能时时看到班婕妤,汉成帝让班婕妤陪伴左右,就连出行时也要同乘龙辇,班婕妤知书达理,她劝告汉成帝说,凡圣贤之君,时时伴随的应是朝廷大臣,而不是嫔妃,商纣王宠爱苏妲己,最后落得亡国毁身的下场,如果和你同车出进,不就和他们没什么两样了吗?

屏风背面也是四组画面四个故事,多为古代孝子、贤士及道德行为警示故事。

这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境的64件文物之一。无疑,漆画屏风是琅琊王展览中最受瞩目的珍贵文物,也是央视《国家宝藏》第二季中的压轴国之重宝。漆画屏风自出土之日起就引起过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漆画的内容,多数学者认为,漆画所表现的内容,一方面是司马金龙这样从南朝北奔的士族对故国的怀念,另一方面也是鲜卑魏吸收中原儒家文化以治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