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景区讲解岂能蹭“野史”流量

    本文字数:686

王旭东 文 天成 绘

一些导游在景区进行讲解时,一味迎合游客猎奇心理,随意发挥,大谈野史,而且逻辑混乱,让游客听得云里雾里。(据《中国青年报》)

景区讲解展示导游的“嘴上功夫”,更是职责所在。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导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按照旅游合同提供导游服务,讲解自然和人文资源知识、风俗习惯、宗教禁忌、法律法规和有关注意事项。一般的旅游,除了看,就是听与感,听是了解的基础,看是了解的加深,感是了解的心得。如果导游所讲的是胡编乱造的内容,就会混淆视听。

景区讲解岂能蹭“野史”流量。是满足少数旅客的猎奇心理进行“歪解”,还是应该恪守职业操守对景区自然与人文进行“正解”?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之所以热衷于蹭“野史”流量,无外乎两个主要原因:其一、对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知识掌握不够,只能用道听途说的“野史”来凑;其二,职业伦理与职业精神都尚欠缺,讲解成为“糊任务”,为了不冷场,只能东拉西扯、七拼八凑、信口开河。

人在旅途,导游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在维持旅游市场的正常有序上起到关键性作用。为导游量身定制的规定与规矩正在“做加法”,旨在让旅游市场的活力“做乘法”。一个好的导游,一个称职的导游,一个拥有职业情怀的导游,会令一个旅游团队“一路欢声、满载而归”。

“诗和远方”是现代旅游的情怀。无论是对于景区景点来讲,还是对于游客而言,导游生动的讲解,或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或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一定程度上能够增添旅游的“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告别对“野史”的依赖,书写“诗和远方”的华章,让讲解成为一门语言的艺术、一次知识的传播,让游客充分享受到更优更美的旅游体验。

 (信箱jsgrb_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