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舌尖上安全”的卫士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南京市畜牧兽医站兽医吕宗德
本文字数:1469
记者 朱波 通讯员 宁农工
图为吕宗德(右二)在工作现场。
朱之朴 摄
劳模心语:荣誉,永远是“过去时”。奋斗,永远是“进行时”。我一定为保障老百姓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安全生产,恪尽职守。
三鹿奶粉、皮革奶、地沟油、瘦肉精,这些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人们对“舌尖上的安全”越来越重视。吕宗德所从事的动物防疫工作,就是要尽量让百姓喝上“安全奶”,吃上“放心肉”。在这个领域 ,吕宗德一干就是三十年来,先后主持或参加了16项技术推广项目,共获7个大奖。其中,他组织实施的《血吸虫病家畜传染源控制综合技术推广》项目,实现了南京市“阳性家畜和急性感染病例”查出率连续8年为“零”的好成绩。到2014年南京12个家畜血吸虫病流行区100%达到传播控制标准。今年五一前夕吕宗德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成为南京市服务农业科技领域的首个全国先进典型。
长年冲在第一线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有所增多,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吕宗德总是挺身而出,冲在第一线。
2012年4月一个周五的晚上11点左右,他们接到某区报告,一养猪户饲养的200多头猪,有部分发病,死了2头,疑似疫情,请求帮助诊断。吕宗德和同事连夜赶赴现场,立即与区兽医同行研究防控消毒措施,指导街镇处置疫情。待第二天确诊后,他们又连夜对该场病猪和同群猪扑杀深埋。当所有猪全部无害化处理后,他们已连续工作了48个小时。“一想到这群病猪没有被端上餐桌,我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吕宗德说。
像这样的故事,在吕宗德防疫工作中还有很多很多。2013年3月底,南京市确诊突发第一例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一时全城陷入恐。当时吕宗德牵头成立8个应急处置小组,开展疫情拉网式排查,核查处理市民投诉举报,24小时值守坚持2个多月。最终,吕宗德带领团队完成对1739个村、1755个规模场、16.31万散养户的1200多万羽各种禽类的疫情排查,消除了疫情隐患。
吕宗德告诉记者,他还有幸参加首个国家公祭日放飞信鸽的病原检测任务。“当时时间紧,任务重,我带队在全市9个区61家信鸽养殖户采集了416份样品进行病原监测。由于养殖户多为业余信鸽爱好者,平时都有工作,我们只能利用双休日和晚上开展样品采集,最后所有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在国家公祭日当天,当所有信鸽都平安放飞后,我和同事们才长吁了一口气。”
做事要讲方法顾大局
在吕宗德眼里, 动物防疫无论大情小情,都要以公共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不能只考虑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他说:“只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许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一天晚上11点多,南京市动防指办接到了养殖户陈某的投诉电话,说他养的鸡大批死亡,疑为“禽流感”。吕宗德立即带领同事在深夜12点赶到现场。经查,陈某养的鸡大量死亡是因为附近有一家化工厂,污水排放影响了鸡群的饲养。对此,镇政府已出面协调,但陈某对谈判结果不满意,于是不断投诉,谎称自己的鸡得了“禽流感”。在吕宗德耐心劝说下,最后,陈某最终接受了处理方案。
有一年,南京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接到原下关区指挥部报告,有9车皮来自疫区的进口冻禽产品从广州进入南京,请求处理意见。这批非法进口的冻禽产品达230多吨,价值较大,销毁的难度不言而喻。当时,省动防指牵头召开了协调会议,各个部门互相扯皮,开了两三天也没拿出个处理方案。后来,吕宗德提出三条建议:一要依法作出处理决定,按程序下发疫情通知单;二要对货主进行教育和安抚,同时对承运单位进行说服教育,让其自觉承担“仓到仓”责任条款风险;三要制定销毁处理技术方案,各部门现场处理、现场分工并落实现场处理费用,保证处理工作到位。这三条建议立即得到与会同仁的认同,很快这批冷冻禽产的销毁工作有序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