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云报平台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40年变迁,劳模精神闪耀时代光芒

策划撰稿:谢丹娜鲍晶

版面设计:艾臻 

“劳模”,是一个饱含时代情感的标签。每一个时代的劳模,都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主流的价值取向。

劳模评选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以工人和农民为主体,倾向“生产上有突出成绩者”。当时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劳模——定格在人们心中的多是艰苦奋斗、大干苦干的形象。

随着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劳模评选的范围逐渐扩大,劳模的结构不断变化。

上世纪80年代,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一系列重要论断下,专职技术人员、“知识型工人”和优秀企业家进入了劳模行列,金庆民、闵乃本等一批院士、教授光荣地当上了劳模。告别不怕苦、不怕累的“老黄牛”这个代名词,淡化吃苦耐劳的“一元”价值取向,劳模队伍的外延不断扩大,劳模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

进入21世纪,江苏选树劳模由“体力劳模”向“智力劳模”转变,由“传统劳模”向“创新劳模”转变,劳模参选人员的构成变得更加多元化,从最初的一线工人扩展到知识分子、公务员,再到农民工、私营企业主、外籍人员,甚至涉及到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劳模名单的“变脸”,成为新的时代特色,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在经济结构巨变的背景下,社会走向多元化的鲜明趋势。

今天,工匠精神已成为劳模精神当代品格的核心体现,充分凸显了新时代劳模精神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导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模越来越多,通过开拓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在成为劳模评选的又一个重要标准。

从“售表大王”王传宪到“爱心天使”李瑞,从宁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下水道工人陈秋燕,到三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自主创新领军人楚永萍,从“知识工人”邓建军到“创新专家”朱洪斌,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吴仁宝,到“现代农业的探路人”赵亚夫,从国有企业职工到农民工和私营企业主……一代代劳模的成长,见证了江苏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发展;劳模精神的不断丰富,诠释、滋养着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大国工匠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工会要协同各个方面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培养造就更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呼唤劳模的新贡献,呼唤劳模精神的弘扬光大。让我们向劳模致敬,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在新时代不断开拓进取,用奋斗与拼搏标注人生!

 

改革开放,

他们用敬业精业为劳模精神作注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社会开始发生急剧变化,劳模的范围突破了单纯生产范畴,劳模结构拓展到了交通运输、财贸、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等行业。这个时期,劳模由体力劳动者向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并存的方向发展。敬业精业,成为劳模精神的新注解。

翻开1989年江苏的全国劳模名单,矿山技师殷春银、冷作高级技师宦继和等产业工人依然占主体,但其中已经出现了不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名字: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营业员吴晓梅、南京长途汽车站站长王凤瑛、扬州富春茶社点心师徐永珍、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副研究员金庆民……

上世纪80年代,南京新百的吴晓梅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1989年,27岁的她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当时,她仅仅在小百货柜台上干了10年的营业员。

1979年,17岁的吴晓梅进入南京新百,成为一名营业员。小商品柜台非常繁忙,一个营业员每天要接待上千名顾客,有时同时就要接待五六个人,吴晓梅常常为了找一个商品忙得团团转。为了减少顾客的等待时间,她下班后没有回家,而是留在柜台,默默记下商品位置;为了向顾客介绍商品的性能特点,她拜当裁缝的父亲为师,了解各种线针的使用知识,还细心询问顾客对产品的用后感。

“那个时候,只要你认真负责一点,服务热情一点,就能得到顾客的认可。”吴晓梅回忆说,改革开放之初,还处于物资匮乏、商品紧缺的年代,百货商店“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营业员的服务态度普遍不太好。

随着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商品越来越丰富,消费者选择增多,对从业人员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商业系统的劳模,再像以前那样吃苦耐劳、笑脸相迎,已经远远不够了,只有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丰富服务内涵,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吴晓梅说,作为百货从业人员,专业性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包括对服务的理解、对商品的掌控以及对消费需求的研判等等。

2005年,吴晓梅被任命为东方商城副总经理。上任没多久,她就在商场里成立了客户服务中心,推出“一站式服务”、免费同城快递等。

进入21世纪,实体零售不断受到来自电商等新业态的强烈冲击。吴晓梅带领新百劳模团队,强化“体验经济”这一电商无法企及的传统优势,推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充分满足顾客的消费体验。

如今,吴晓梅已是新百集团副总裁兼中心店总经理。回忆起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亲历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零售业巨大变迁的吴晓梅说,“我的秘诀只有一个,就是永远把‘让顾客满意’放在首位。”

与吴晓梅在普通岗位发光发热不同,已于1999年因病去世的金庆民书写了历史。30多年前,这位貌不惊人的女性以其无比的坚韧,从南京迈出了世界女性深入南极腹地的第一步。

1986年,金庆民随中国第三次南极科考队进行了她生平第一次南极科考之旅。她用文字记下了这历史性之举:77天的南极实地考察,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预定的地质研究任务,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郑祥生共同完成了1:10000的南极地质填图;她采集了400多块极地岩石标本,回国后完成了“菲尔德斯半岛及邻近岛弧裂谷火山作用和含矿性研究”课题。

1988年,金庆民作为世界唯一女性参加了中美双方联合举办的攀登南极最高峰——文森峰的科学考察,将自己的脚印留在了南极极圈内的高原冰川上。她在文森峰发现了较大规模的含铁岩系及很有远景的铁矿,填补了我国地质学研究的空白。

敢为人先,

他们在困境中披荆斩棘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引发下岗潮,大批职工走上再就业和自主创业之路。1998年,转变观念、自立自强的下岗再就业明星和个体劳动者步入劳模行列。2005年,私营企业家首次登上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榜单,这是中国政治更加开明,社会更加进步的表现,也是非公经济迅速壮大,对经济贡献日益增大的必然结果。劳模构成,向生产者与创业者并存的方向发展。

徐金钰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京交通系统一位传奇式的人物。面对特困企业的沉重包袱和严峻形势,他敢为人先、不断开拓:首创了南京大件起重运输公司;在南京市交通系统内创办起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率先打破公交垄断格局,积极发展中巴、出租车,参与城市客运;成立高校学生公寓服务中心;汽修、建材、驾培、酒店甚至连卖鱼、杀猪、集贸市场也一一涉及,跨了30多个行业,领有100多个营业执照。他用自己的全部心力,使一个南京市的特困企业,转变为全国交通系统的一面旗帜。当时不仅解决了8000多职工吃饭问题,其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本人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交通系统劳模、省市优秀企业家等138项殊荣。

“特困企业底子薄、人员多,负担重,作为总经理,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闯出一条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让所有职工有饭吃、有事干,一个都不下岗。从搞大件运输,到上中巴、出租,从建酒店、开澡堂,到擦皮鞋、卖鱼,只要党的政策允许的,别人不干的我们干,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干。正是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信心,靠着不断改革的精神,我们千方百计开辟新的岗位安置职工,解决了近万人的吃饭问题。”徐金钰今年已经82岁,提起大件公司的发展史,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如数家珍,依然能看到当年他那“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精气神。

1992年,针对当时南京“乘车难”的矛盾,在对城市公交运输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和征求职工代表意见,大件公司作出了“客货并举、发展中巴”的决策。当时发展资金非常困难,徐金钰带头并号召职工参加无息集资,一周内956名职工无息集资48.78万元,当年就迅速发展到152辆中巴车,打进了市内公交行列,解决了300多名职工的就业问题。1995年,随着城市建设需要,中巴车已不能适应规范发展的公交市场。抓住南京出租车经营权竞卖的机遇,徐金钰现场举牌竞拍,拿到了180辆出租车的经营权。1997年9月,又将152辆中巴车全部转为出租车经营,使客运经营成为企业的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企业大力发展一批投资少,见效快,能安置职工的经营项目,如旅社、商店、小吃部、印刷厂、木材加工厂、黄沙经营部、家电维修部、果品贸易、停车场等。1995年初,公司开办浴室时,从装卸队下岗的李小喜被安排到浴室里给顾客擦皮鞋,他拉不下面子不愿去,徐金钰就带上公司其他领导亲自为顾客擦皮鞋,让李小喜和其他职工观摩。徐金钰还经常利用双休日到农贸市场和职工一起卖鱼、卖菜,以实际行动感动教育职工转变择业观念,愉快上岗。当年,职工李小喜和徐金钰双双被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实施再就业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在大件公司创业的几十年间,除了实实在在的人、财、物上的困难,徐金钰也遭受过“不务正业”的非议、“自找苦吃”的嘲讽,质疑、委屈、挫折都不曾使徐金钰动摇过。如今回忆起在“南京大件”打拼的岁月,徐金钰感慨地说:“促使我艰苦创业、改革创新、不断发展的动力,就是当时‘依靠职工,负重奋进,敢为人先,开拓经营’的大件精神。”

改革大潮起,解放生产力号角吹响,劳模是义无反顾、敢闯敢干的“急先锋”,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弄潮儿”。2005年起,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近东,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崔根良,江苏伯乐达集团董事长陆留伯等一个个敢为天下先的改革探路者不断涌现,他们的名字也相继出现在全国劳模表彰名单中。

“我深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家群体的认可和尊重,这也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对劳动、劳动者定义更多元化的一个表现,同时我也要感谢红豆的全体员工,正是他们的努力拼搏、开拓奋进,成就了红豆集团的今天,也成就了我获得全国劳模的殊荣。”2010年五一前夕,红豆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周海江当选全国劳模。

周海江从车间基层做起,在红豆工作整整30年,与员工共同缔造了今天的红豆集团。他通过海选担任红豆集团总裁以来,对企业进行了导入全新企业形象、加大技术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到柬埔寨建立经济特区等一系列大胆改革创新,使企业形象、品牌形象迅速提升,成为一个产值超过500亿元的大型跨国民营企业集团。

江苏是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限制到允许,再到鼓励支持,如今已经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10月24日,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共同推荐宣传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正式发布。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等10位江苏(籍)民营企业家榜上有名。周海江动情感言:“改革开放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亮丽转身,

他们从边缘地带走向舞台中心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汇入了浩浩荡荡的打工大潮中,他们为城市的文明进步,为都市的繁华发展,起早贪黑,默默奉献,将自己的汗水与心血留在了城市,将自己的希望与寄托写在了城市。然而,户籍的隔阂、城乡的差距,他们只能游离于城市,踯躅地徘徊着。

2005年的全国劳模评选中,23名农民工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名单中。当时,流动务工人口已超过我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达到1.4亿,农民工劳模的出现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农民工这个新兴社会群体的重视。这种“破冰”之举,不仅是对“劳动无身份”观念的生动诠释,也是对劳动价值观全新认识的一种务实与回归。随后,解放军第5311工厂车工班长程军荣、无锡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总公司工人张敬东、苏州市排水有限公司管道养护工罗延银等江苏农民工被评为全国劳模。

江苏作为农民工大省,在此前的几年,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市级劳模中,已经出现了许多农民工的身影。长期以来游走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群体,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跻身政治和社会的舞台中心,他们的劳动创造越来越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去年12月,年仅39岁的优秀农民工程军荣,当选南京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1994年程军荣初中毕业,回家务农一年后,来到解放军第5311工厂当了一名车工。为掌握车工技术,程军荣曾在车床边一站就一整天;月收入只有几百元时,他曾借了9000多元买回电脑学习数控技术;为试制一个关键零件,他历经100多次失败也不放弃……

20余年的工厂生活和勤奋好学的钻劲、干劲,让程军荣成功地将自己“加工”成了一名军工企业的高级技师,当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八大代表,获得全国劳模、南京工匠等荣誉。这些年,他带着班组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解决技术技能难题160多项,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成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工作室。

如今,程军荣工作室已从原来成员文化层次较低,发展成为一个高学历、高技能、高水平的示范性劳模工作室,目前有成员15名,其中本科生6名,高级技师2名,技师、工程师8名,担负空军新型飞机机载设备机械制造、修理及航空相机机械零部件生产、国产化部件改造项目中机械部分技术攻关创新任务。

某型战机的电子干扰吊舱,一度频现电子元器件老化和系统失效等故障,经分析研究,水箱冷却部件是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工厂决定对冷却部件进行国产化改造,程军荣工作室承担了这一重任。试制中,焊接在“水箱”上的一些薄壁管状弯形零件按常规弯形加工方法总是断裂。历经三周时间的反复试验,程军荣发现了拉伸比从理论值上就不能加工的现象,得出只要控制材料内部组织流向就能解决问题的结论。于是大家通过制作挤压模,采用逆向思维变纯拉伸弯形为挤压加拉伸弯形加工,形成“挤压弯管法”的创新成果,突破了薄壁铝管的弯形极限,开创了金属弯形的新工艺,还形成海绵自然状态下的成形加工,取得了2个发明专利和1个实用新型专利。该项目获得全国总工会15万元的项目补助资金,并被评为江苏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今天,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渐渐成为我省产业工人的中坚力量。在最新一届表彰的省劳模中,就活跃着刘二伟、姚依莉、廖远朝等许多80后农民工,他们大多立足岗位练就了一身“绝技绝活”,开始在企业乃至行业内,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工,迅速成长为具有顶级技术水平的中国挖掘机第一人,今年32岁的连云港蓝领技工刘二伟,可以让20吨重的机器像自己的手指一样灵活运动,甚至达到5毫米的精密度。

入行仅两年,刘二伟凭借过硬的技术、踏实的作风,成为赣榆交通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员,在实践中练就了一手过硬的挖掘机操作技术。2009年,他在首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厦工杯”筑养路机械操作手技能竞赛中夺冠。

实践中,刘二伟总结出一套简单实用、易于操作掌握的“三勤四准五稳”操作法,既简便实用,又适合公路施工实际需要,大幅度提高了挖掘机的施工效率,减少机械故障和磨损,单车核算土方量、施工效率、油耗等遥遥领先于同行。

创新创造,

他们勇当改革发展领跑者

进入新世纪,劳模中知识型、创新型人才明显增多。新型技工的比例在每年劳模评选中都在提高。江苏劳模中“创新英雄”越来越多,泰州供电公司职工许杏桃、江苏油田高级技师田明、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朱洪斌三位一线职工,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登上国家科学技术最高领奖台。

近年来,江苏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迫切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今年1月5日,省政府授予邓建军、田明等10名劳模先进“江苏大工匠”称号,授予刘二伟等94名劳模先进“江苏工匠”称号,并给予相应奖励,让更多年轻人看到技能成才、创新发展的希望。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首届“江苏大工匠”……在常州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邓建军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1969年出生的他,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新时期产业技术工人创新发展的楷模,成为中国“知识型产业工人”的领跑者、中国“蓝领精英”的象征。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荣誉背后,邓建军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他的工作台上,放着一叠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他多年来不断消化洋设备和技术创新的资料和心得,被工友们称为颇具实用价值的“活辞典”。

从消化引进设备,维护设备到技术改造,邓建军钻研探索的步伐始终不停。“除织布工序,其他牛仔布生产环节,我们都进行了提升改造。”30年来,邓建军带领团队共参与大小技术改造项目400余项,几乎涉及企业的所有重要设备。

2012年,他主持的“低碳节水型牛仔纱线清洁染色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不仅实现了牛仔纱线生产节水、节能,还能让单调的蓝黑色牛仔“变身”绚丽时尚的“糖果色”“彩虹系”,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邓建军一直是工友中技术攻关的“领头羊”。他不光自己从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主任工程师、技术总监,还培养了一批专业型技术工人。1994年,“邓建军科研组”成立,2008年发展成“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2011年升级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如今成为“江苏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现有18名成员,先后获得8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实施技术创新项目近500个,给企业创造了8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继去年11月当选江苏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之后,今年邓建军又多了一个身份:江苏省第五批签约产业教授。作为兼职副主席,他积极发挥自己职工代言人的作用,为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贡献力量;而作为产业教授,他将深度参与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为学院的高水平发展和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做贡献。

与邓建军成为企业技术领军人不同,田明至今还是一名采油工人,在普通岗位上执着创新。

今年53岁的田明,参加工作33年来,围绕生产搞创新,先后完成革新成果100多项,授权专利34项,为国家创造了巨大效益,从一名普通的试油工成长为中国石化技能大师,他的创新成果“试油测试技术的创新与运用”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0年前我跟随父母来到了江苏油田,改革开放以来,油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累计生产原油5000多万吨,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回忆自己的职业生涯,全国劳模、“全国最美职工”田明感慨地说,“老一辈石油人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鼓舞着我,也激励着我做一名有知识、有技术、能创新、会创造的新一代石油工人。是国家和企业的发展梦成就了我的成长梦!”

“现在光靠汗水是不够的,工人要苦干更要巧干,勤劳加智慧才能适应时代需要。”田明说,他和工友们一直在努力。

像邓建军、田明这样的劳模,其成长经历正折射了新中国工人与时俱进的历程。

时代楷模,

他们因奋斗而幸福

2015年,继1979年后时隔3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表彰大会,再次以最高规格表彰劳模。物联网狂人刘海涛,高铁工匠张忠,“全国最美职工” 田明、沙夕兰,“节油大王”乔森,“核电英雄”沈赤枫,优秀农民工段俊等众多江苏一线职工榜上有名。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变成现实,需要我们更大力度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激励广大职工以辛勤劳动成就伟大梦想、创造幸福明天。

近年来,省总工会不断完善劳模评选标准,在继续提倡“无私奉献”的同时,越来越强调劳动者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技能创新,让劳模更好地领跑时代。劳模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给劳模结构带来变化,多样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与经济发展的特征越来越契合。可以说,新时代劳模是智慧型的,他们是“最强大脑”,在改革发展中迸发无限的创新力量。

今年1月16日,全球物联网领域首个顶层架构国际标准正式通过草案国际标准投票。消息传来,中国物联网产业领军人物、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的眼睛湿润了——历经19年潜心研究,经过一轮又一轮国际较量,我国终于赢得这个全新领域的话语权制高点。

刘海涛结缘物联网,起步艰辛历程坎坷。1999年,他所在的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开展多种传感器和微系统模块研究,他试图建立一种体系将其协同起来。苦思冥想中,刘海涛“灵感乍现”,形成了“微系统信息网”全新概念。5人核心团队迅速组成,这也是中国首个物联网研究团队雏形。在研究所无要求、无考核、无条件、无收入情况下,利用一间废弃办公室,开始我国最早也是全球最早的物联网研究。条件再艰苦,也敌不过顽强的拼劲,一台样机系统很快问世,为刘海涛团队的物联网研究和“感知中国中心”成立奠定基础。

2000年,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快速升温,为与国际更好交流对标,刘海涛团队把“微系统信息网”更名为“传感网”。随着国内外物联网概念的发展和演变,2009年刘海涛团队又用“物联网”取代“传感网”,超越国际以物物互联为核心支撑。

“真正的大国不仅仅靠经济和军事,更重要的是用思维方式来影响世界,而物联网及其标准就是桥梁。”刘海涛坚信,物联网国际标准的先发优势,是推动我国物联网技术、产业及应用的基础,一定要紧紧咬住不放松。

国际技术标准,背后是国与国的较量。国际物联网顶层架构标准,引发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依靠十多年的研发积累,2013年刘海涛团队在国际标准组织启动物联网标准立项工作,顶住美、英、日、韩等发达国家联合发起的一次次挑战,成功开创由中国从提案到标准主导全球新兴热门技术领域体系架构的历史。

最近,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电话正式放号。这是自2016年天通一号01星发射成功以来,中国电信首次面向商用市场放号,标志着我国进入卫星移动通信的“手机时代”。

贾鹏所在的南京熊猫汉达公司就是“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总体单位。要进入卫星移动通信的“手机时代”,一个关键的课题是:如何能让卫星手机做得更小、功耗更低、待机时间更长?在重重困难面前,贾鹏带领40多人的研发团队披星戴月奋战5年多,终于研发出卫星移动通信与北斗卫星导航一体化量产基带处理芯片,这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款卫星通信芯片。

今年45岁的贾鹏,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后便扎根南京熊猫汉达公司,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到副总工程师、卫星通信领域专家,成为天地通信的“月老”,为推动我国卫星通信事业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劳模精神的内涵丰富了,但劳模精神的本质并没有变化。”省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内核永远不会改变。

“改革开放40年,最好的纪念就是继续推进改革。国家的奋进离不开每个人的奋斗,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史,是由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书写而成。站在新时代,我们要携起手来与祖国共奋进,不畏艰险、勇立潮头,做与时代同向而行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这是记者在采访中,江苏劳模代表的共同心声。

油田里成长起来的大国工匠田明

 “让顾客满意”是吴晓梅不变的追求

“知识工人”邓建军

“创新专家”朱洪斌

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南京大件公司老总徐金钰(左一)亲自上阵卖鱼,引导企业富余人员转变观念再就业。

连云港“雷锋车”:雷锋精神代代传

徐州下水道四班:“宁可脏一人,服务千万家”

“现代农业的探路人”赵亚夫

电力技能大师许杏桃

 撑起7亿多产值的“女汉子”沙夕兰

 以真情铺就爱心邮路的何健忠

 航天领域国家级技能大师王南石

优秀农民工代表程军荣

全国烧伤行业领航人吕国忠

节油大王乔森

杰出民营企业家周海江

扬州玉器非遗传承人时庆梅

高铁女焊神孙景南

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徐其军

85后全国技能冠军刘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