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重金四十亿, 三年引进各类人才十八万 ——

盐城:筑人才高地助创新发展

    本文字数:1184

有一组数字代码,正在从盐城叫响全国乃至海外,它就是关乎盐城现在和未来发展的“515”——从2015年到2017年,市县两级投入40亿元,每年引进5万名大学生、1万名专门人才和500名领军人才,简称“515计划”。

从5月起,市、县两级人才市场和人才网站接受线上线下报名,两级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开设“515人才服务窗口”,为应招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每天咨询报名人数过千人,越来越多的人才把目光投向盐城。

规模化引才,助推转型升级

站在发展新起点上的盐城,已进入转型升级、提升水平的关键时期。而全市人才数量、质量和梯次结构,还不适应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需要。招才引智、创新引领、人才驱动,成为盐城转变发展方式的首要选择。

盐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庄兆林介绍,近3年,是盐城产业转形态、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战略机遇期,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需要大量人才支撑。可目前人才现状表现为“三多三少”,即大中专多、本科以上少,本土的多、外地来的少,一般院校多、知名高校少。为此,在继续集聚高端人才同时,把引才重点更多放到大学生上,扩大人才基数,培厚人才土壤。根据全市现有人才结构和产业转型发展需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盐城确定每年引进5万名大学生、1万名专门人才与500名领军人才的合理配比,努力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宏大人才队伍。

引进一个人才,助推一个产业。史践,作为该市首批引进的“双创”人才,利用获得的1000多万财政资助,致力于新能源汽车自主研发。今年1月,我国首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新能源汽车,在奥新新能源公司下线,并获意大利1万辆整车、美国2万辆整车散件订单。盐城也由此实现了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从合资建设到自主品牌、从面向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三个跨越。“‘515计划’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大舞台,我就是一则‘活广告’。”史践经常以“过来人”的身份现身说法。

普惠制引才,造一流人才环境

盐城普惠制引才、集成化奖补独具一格。“515计划”所含28项优惠政策,针对大学生的普惠政策就占14条。上述3类人才只要进了“盐城门”,就可分别领取三星、四星、五星“人才绿卡”,享受不同的住房、购车、生活等系列补助。

以招引一名“211高校”本科生入盐城企业为例,即使在县区就业,户籍也可落户大市区;每月享受300元房补(或申请公租房)和1500元专项生活补贴;购买新建商品住宅,可获购房总价5%政府补贴;非盐城籍的,每年再享受1000元探亲交通补贴。

普通大学生待遇尚且如此,专门人才和领军人才的待遇可想而知。但市委、市政府不仅注重人才“待遇高”,而且放眼长远,为各类人才搭建创新创业的“双创”平台,提高人才的产业化能力。

市人社局局长王娟介绍,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均规划建设一笔创投基金、一个留学生创业园、一个科技创业孵化器等“八个一”人才载体平台,与国内相关领域一流高校院所共建了南大环保研究院、中建材环保研究院、国家海上风电研究院等一批研发机构,为各类人才提供创业载体和创新平台。  

成辉  倪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