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活力班组 省 “工人先锋号”、德华纺织公司四车间B区丙班——

“安全质量零事故”是这样练就的

    本文字数:946

记者  丁彬彬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纺织工人们每天的工作量大重复单调,却贵在精细无误。位于宿迁市经济开发区的江苏德华纺织有限公司,有一个班组从2010年底成立至今4年多,做到了安全质量零事故。五一前夕,该班组被省总工会表彰为江苏省 “工人先锋号”。

 42岁的张素娟是倍捻四车间B区丙班倒筒组的组长,她在纺织厂干挡车工已经6年了,和组里其他9名同事一样,每天三班倒。这天她是下午4点到12点的晚班,张素娟提前半个小时就到达工作岗位,换上工作服,与上一班的同事交接过后,便走到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倒筒机跟前,开始工作。十几米长的倒筒机,张素娟能挡三台。她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比如这个丝一定要捻清楚,是左捻还是右捻,捻松了,这才能用剪刀剪了接起来开起来,这样一个筒子一个筒子接过去。”  

车间里成千上万个捻子同时转动发出巨大的噪音,记者和张素娟的对话全都是在吼叫当中完成的。因为是小组长,张素娟要经常向同事们喊话传递信息,这也直接导致她的嗓音常年都是沙哑状态。说起自己的团队,最令她自豪的是2013年公司举行的一次打结速度竞赛,他们班组在与全厂21个车间近60个班组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该组出了一个第一名一个第三名,而整个厂里第一名只有一个、第二名两个、第三名三个。

那次比赛的大获全胜,让她和同事们在收获职业认可的同时,更增添了几分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形成了及时给同伴拾遗补缺的合作氛围。张素娟说:“ 我们组里人都齐心,互帮互助互相追赶,比如说你下筒子快,我下筒子比你还要快。我跟他们说,一定要互相帮着,帮助别人的同时也等于是帮助自己。”

对于挡车工来说,在工作中保持不出错就是出彩,这得益于他们细致的操作,也离不开班组里设备技术人员的认真巡查。28岁的朱瑞是班组里的设备组长,他和其他几位同事练就了一副好听力,能在车间巨大的噪音中辨别出故障机器细微的声音差别,及时防患于未然。朱瑞指着前面的一台机子说:“ 比如倍捻机都是靠龙带来带动锭子转动的,有的时间长了龙带会发生接口开裂,这个声音就和好的龙带不一样了,噪音比较大,这个我们机修工巡车发现了就要把车停下来及时更换。再比如,这个品种要求是20捻,如果来一批单子变成30捻,我们要把20捻改成30捻就很紧张。” 288台倍捻机、28台倒筒机,在朱瑞、张素娟他们班组运行了4年多时间,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率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