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奔跑在技术创新前沿

——记全国劳模、中国石化南化公司仪表专家姚琴

    本文字数:1659

通讯员  叶迎春  陶恩厚

劳模心语:“我是被技术创新发展追着跑的,还要继续努力,劳动最美。”

找姚琴无需预约,直奔装置现场就行。

粗糙的大手上青筋凸起,硬扎扎的短发有一圈明显的勒痕。很多人从她背影就能认出,这是赋予装置眼睛、大脑和手脚的姚琴,一个总是能半夜三更随叫随到奔赴现场处理问题的女专家。4月28日,姚琴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党中央、国务院对一线普通劳动者的嘉奖。

为事业选择坚守

20年前,泰兴姑娘姚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成为村里的第一位女大学生。

“学习自动控制专业是我自己选的,可当时并不知道具体是做什么的。”姚琴若有所思地告诉笔者,没想到当年的热门专业,如今被很多人视为畏途,一天不学习就落伍,当年的女同学仅有她还在一线工作。

姚琴清楚地记得,当年刚走上工作岗位就赶上了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推进区域资源优化的关键时期。从参与合成氨建设的仪表新兵,到实施煤气化改造的技术骨干;从独当一面的资源优化项目仪表负责人到主持9万吨/年制氢项目仪表设计选型和调试的“指挥官”, 姚琴一路跋山涉水“急行军”,经受住了一个个重大考验,出色完成了一项项重点工作。

现代化工装置里,操作工们可以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坐在操作室内足不出户就完成生产工艺指标的调节,这就是控制系统的作用。它好比人体的神经中枢,分部在设备和管道上的压力表、温度表、流量表等相当于设备的神经末梢,通过那些细细的仪表连接线,将各种运行数据传导给神经中枢,再由神经中枢发出指令,通过调节阀等设备调整运行状态,保持装置的连续稳定运行。为了这个神经系统健康运转,姚琴和同事们经常工作到子夜时分,第二天8点钟还要准时出现在现场。 

为企业不怕委屈

“她的敬业精神一般人学不来。”同事李桦说。刚工作时,姚琴对现场的很多设备也不很熟悉,但是她从不放过任何问题。2005年合成氨煤气化改造,关键设备进口高压煤浆泵逻辑错误较多,根本无法使用。姚琴就追着外方专家一个点一个点地核对纠正,楞是把这套程序给重写了一遍。

2007年,南化公司响应南京市政府号召,对地处江南的化工厂整体关停搬迁。姚琴带领团队负责搬迁新建项目控制系统建设调试,工作量大得惊人。姚琴每天披星戴月,忙得满面灰尘。

工作辛苦倒没什么,最怕的是不被理解。烧碱装置试车前夕,仪表工们突然发现氯压机的防喘振控制器组态数据意外丢失,氯压机开不起来。现场一时议论纷纷,不明就里的人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千辛万苦的仪表工们。姚琴顾不得委屈,星夜赶往兄弟单位,寻求控制程序,直到问题解决。

姚琴最怕听到“装置非计划停工”这句话,一是装置停工时最容易出现更大的问题,二是很多人首先想的“会不会是仪表故障”。也正因为如此,只要听到生产装置出了状况,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为转型自讨苦吃

2010年,南化公司9万吨/年制氢装置进入设计阶段。姚琴认为,大机组的控制系统再也不能由厂家配套提供,而应该并入DCS控制系统,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然而,这件事情做起来却是阻力重重,因为大机组控制系统也是供应商们延续收益的纽带,他们希望通过售后服务享有长期的回报。

姚琴首先选择了高压煤浆泵的控制系统作为谈判的突破口。姚琴告诉对方,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新装置必须建立集约化程度更高的控制系统,方便日后操作和维护,实现由更少的人员来操作新装置的目标,再也不能重走关键设备分头控制的老路。这项谈判最终获得了成功,为实现装置大机组自行组态、将控制系统直接引入DCS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也意味姚琴和团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供应商们提供的资料并不完整,姚琴就带领团队查找资料、反复沟通,指导团队完成组态、进行调试,并请厂家确认,做了大量“自讨苦吃”的事情。

曾经跟她学习的赵宗智回忆说,姚琴自讨苦吃的事情太多了。化工装置的控制系统更新之快、品牌之多,不亚于电脑的操作系统。姚琴坚持不懈地学习,楞是将霍尔维尔、横河、和利时研究得十分到位。为了不受制于人,她解开了一道又一道难题。

领奖归来,姚琴第一时间进入工作岗位。

                                             裴昱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