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金建烽:精神病患者的守护人

    本文字数:1939

本报记者  张明盼

[人物档案]金建烽,男,197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常州市武进区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多次获得医院先进个人称号,今年五一前夕荣获武进区五一劳动奖章。

这是一个偏僻而特殊的乡镇医院,它坐落在常州武进区湖塘镇芦家巷,是一家专门治疗精神病的医院。一栋三层楼里,容纳男女精神病患350多名。他们多为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由于长期见不到阳光以致脸色苍白、目光呆滞,每天吃穿住甚至大小便都要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进行。

在这有限的空间内,工作人员进出时都要随手锁上厚重的钢铁门,避免任何一个意外发生。350多名患者,由不到15名医生照顾,而这其中就有金建烽。18年来他用一颗仁爱之心默默奉献,缓解精神病患者的痛苦。当记者走进这家医院时,许多患者站在病区门口,手持栏杆,很努力地往外看,他们眼中有疑惑、有迷茫,还有希望,而金建烽就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有一天能够走出医院、回归家庭的守护人。

我都习惯了

1997年,大学里学临床的金建烽被分配到武进第三人民医院做精神科医生。他当时都懵了。在一般 人眼中,精神病院是充满危险性和晦气的地方,很多人都有意避开。但是看到患者的情况后,金建烽决心干下去,一颗爱心指引他留了下来。

金建烽负责的主要是一层女病区,103个患者由3名医生照顾。他们要按时查房,观察病人情况,尤其是对病情比较严重、情绪不稳定的病人要格外关注,这类病人一旦受到刺激,就会有意外发生。“医院的安全措施要仔细检查,任何带有尖刺的物品都要远离患者,甚至鸡蛋都不能放在病人身边,每天情绪都高度紧张。”金建烽每天第一个到班,检查房间状况,对病人进行一系列的询、摸、捏,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患者康复。长时间跟这些精神有问题的人相处,会不会觉得压抑?面对记者的询问,金建烽用一句“都习惯了”作了回答。

在与精神病患的不断接触中,金建烽更多地体会到精神疾病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所带来的痛苦。他先是感同身受,进而坚定为患者解除痛苦的信念。然而,精神病非常容易复发,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出院后不再复发的概率只有1/5—1/3,有的患者在医院里住了10年都没走出去。金建烽刚来医院时,只有40多个精神病患者,现在已增加到350多人,人多床位少,以至于每个大病房里要放到16个床位。

“社会各界的压力太大了,这些年,精神病患者群体的数字只增不减,甚至找不到具体病因及痊愈方法。”

金建烽说,这样一个长期无结果的治疗过程使得医生的流动性非常大,干了几年能够留下来的医生少之又少。但金建烽却坚强地留了下来,他觉得愿意留下来的医生本来就少,自己能多坚持一天就多一份贡献,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被打是常事

“在工作中,被患者抓、扯、打都是常事。”金建烽说,在他18年的职业生涯中,被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殴打都成了家常便饭,最严重的一次是被患者按在地上打,眼角被打破,额头也流出了血,却不能反抗。“在这里工作不觉得委屈吗?”记者不禁问道,他笑着说,委屈是有的,但这点委屈与患者及他们家庭的不幸相比,就算不得什么了。

在与金建烽的交谈中,突然一个女孩子跑了过来。她叫范林,1987年出生,是一病区的病员,已住院三年,幸运的是,六月份她就可以出院了。“这三年,金主任对我很照顾,刚来时脾气非常暴躁,打人、吼叫、摔东西,也曾很使劲地咬过金主任。”

范林小时候父母就离异,后来母亲去世,父亲至今还在坐牢。家庭的变故让范林的精神难以承受,最终演变成了精神病,治疗期间她每天需要吃十几种不同种类的药。和范林一样,这里好多患者都遭遇过重大人生变故,他们自身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但金建烽不怕,相反,他会主动为患者送去温暖和关爱,始终没有想过放弃任何一个人。即使被抓被咬,他都保持一颗博爱之心,用金建烽的话说,对待病人最重要的是宽心,要真诚与他们交流。

让爱走出医院

医院里,金建烽把所有的爱都给了病人,医院外,他还同样延伸爱心。病人出院后,金建烽都会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及时了解他们康复后的情况。“多关心他们,他们就会有一种被爱的感觉,虽然现实有时很难接受,但我还是希望走出医院的他们不要再回来。”

看到精神病患越来越多,金建烽深深地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他经常以节目的形式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到各乡镇开展精神病康复知识宣传培训,他还热心参加社会各种公益事业,是常州市“一加”爱心社、武进“心家园”公益助残服务中心及武进牛塘镇计划生育协会“阳光爱心屋”的心理咨询师。“心家园”服务中心有10个人,他们会每两个礼拜利用夜间时间轮流到社区提供各类心理咨询和服务。

作为武进区精神病防治康复中心领导成员,金建烽精心做好不同层次的精神卫生工作,指导工矿、区、街道、乡镇建立和巩固三级防治网络,开展群防群治。他积极培训基层精防医生队伍,在每个乡镇都配有一名精防医生,指导基层开展康复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回归社会,真正地让爱走出医院延伸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