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高考,不再“全民焦虑”

    本文字数:3726

本报记者 鲍晶 万森

【现场直击】


高考,考的就是心态

昨天,2015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我省39.29万考生走进分布在全省13个考区的273个考点12499个考场,本报记者前往南京多个考点采访,相比往年多数考点前人山人海送考、候考大军的壮观场面,今年的考点有序淡定很多,多数考生和家长以轻松心态迎接这场“大考”。

爷爷奶奶悄悄来送考

在送考人群中,记者见到了白发苍苍的吴登满老夫妇,他俩在人行道上翘首以待。这天老俩口一早就坐公交车给孙女来送考了。吴老说,其实用不着我们来,孩子父母也来送的,主要孩子从小带大,有感情。孩子好久没见了,今天又是高考第一天,找个借口过来看看她。“事先没约好,找半天也不见人影。通过电话联系,才看到人。”

见着已经比自己高出许多的孙女,老人又是递水,又是摇扇子,搞得孙女都有点不好意思。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位女生腼腆地说,考试都考过无数遍了,就当再多一遍吧!

一旁的吴登满则笑呵呵地对记者说,现在孩子碰到了好时代,考上大学了今后的职业选择会更宽泛,不像孩子父亲那个时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给谁打工不是打工”

不管考生还是家长,对待高考的认知,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改变。“给谁打工不是打工!”在考场门前,记者见到了前来考试的某中学考生小济。

现场有的考生还在“阵前磨枪”,有的考生则听着家长或是老师的最后叮嘱,还有的考生,如同小济这样,和同学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说说笑笑,全然没有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

据小济介绍,自己成绩还可以,但家境一般,父母对待考大学这事也完全听由自己。“从小到大父母对我都是‘散养’,从没有被压着去学什么。昨晚我就没看书,还打了一个半小时的篮球,睡得好所以现在精神特别好!”对于考大学他早就作好了思想准备。

“上大学肯定要上的,出来了人的素质肯定不一样”,不过他又解释说,现在几年大学出来后的工资还不如农民工高,同样都是出来打工。他说自己是理科生,如果考上大学,准备前两年好好学一点专业上的知识,后面则积极找机会跟社会接触,打工挣钱勤工俭学。

我家孩子要吃“清真”

随着铃声响起,考生们陆续进入考场。有的家长还念念不舍地隔着校门探望,刘心燕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被考场工作人员提醒后,才发现自己忘记了警界线的存在。

她不断拍着心口说,好紧张!好紧张!她的丈夫唐先生对她直摇头!

这对考生家长对记者说,“一点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孩子面前不能流露出来。我们也不给他多少压力,尽力就好。”由于家住得离考点比较远,早于一周之前,他们就做好了策划。在考场附近的宾馆订了标准间。由孩子父亲“陪住”,母亲则负责后勤。刘心燕说,孩子一直喜欢吃清真食品,可自己考点附近的餐馆不太熟悉。看着孩子进了考场,这对夫妻一商量,“走!找清真菜馆去。”

“考完直飞海南岛”

就业形式多样化给高考带来降温,无论考生还是家长对待高考都有了全新的看法和认识。不过,眼下的这场考试,多数人还是保持着平常心。考生家长高进先生一直站在刘心燕夫妇身边,听着他们与记者的对话。见他们走远后,他主动和记者攀谈起来。他说,完全没必要过度紧张,高考只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我们做好自己“本职”就行,一是交通,二是吃饭,这两项后勤重点保障好就OK了。

看他们给孩子找清真菜馆,高先生又十分担心地说,考试期间还是别在外面吃,万一吃坏了肚子可不好。

高考前一周,高先生的儿子就跟他提出,想和几个“死党”好好吃顿海鲜,放松下心情,备战大考。可他不同意,坚持要求等到高考结束。“我一松口,他机票都订好了,考完直飞海南岛。夸张吧!”

连云港市赣榆区高级中学考点,一名考生展示自己的准考证。

司伟 摄

 

【花絮】


最执着:86岁老人第15次参加高考

高考首日,南京一位老人备受关注。原因是这位名叫汪侠的老人今年已经是15次参加高考!“今年86岁了!”家人都表示很无奈,但是汪侠却很坚决:要考!汪侠拄着拐杖走进考场。他表示,参加高考不为别的,只是想要了却心中的一个梦想。而他对于这一次的高考信心十足,准备也很充分。汪侠的家人说,老人身体其实比往年差了很多,只能吃一些饼干。但他执意要高考,家人也没办法。

最开心: 持去年准考证合今年的影

昨天,南京市雨花台中学考点迎来了三位青年。他们手持准考证却迟迟不进入考场,待考生们进去后,却郑重地把准考证放在胸前,在校门警戒线前拍起了照片,引起众多家长的好奇。原来,他们是南京邮电大学的大一学生,去年在此考点参加高考。说起专门回来拍照,其中一位同学告诉记者,“高考值得纪念,我们这里留下过奋斗的足迹。”据了解,几天以前,这三位同学早早约好,来到这里拍照留念,以留下人生珍贵的画面。

最淡定:候考现场打牌、十字绣

昨天上午9点,考生已进入考场开考,29中考点门口大部分家长陆续散去,少数留守家长在附近找地方休息。只见学校对面小花坛几位爸爸席地而坐,摆开了牌局,边“掼蛋”边聊天,“现在着急也没用的,不如放轻松”。 另一边一位妈妈正专心致志地在绣十字绣,还引来几位家长的围观,“女儿平常成绩还行,正常发挥问题不大。家远,我就不来回跑了,在这边等边绣打发时间”。几位妈妈还热情地交流着这几天家里的高考食谱。

南京金陵中学考点,考生们手持准考证通过设有持枪特警站岗的大门进入考场。

朱之朴 摄

 

【最关注】


江苏作文题考“智慧”

每年高考的作文题都备受关注,今年江苏作文题目为:“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江苏如皋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学东点评:这个题目比较好入手,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审题上没有障碍。这道题属于话题型言论类材料作文。现在材料作文主要有两大类,一大类是故事类的,一大类是言论类的。言论类材料作文中,最好操作的属于话题类作文。只要围绕“智慧”这个话题去写,可以写一个有智慧的故事,也可以谈智力上的开发,当然也可以写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反正都是要围绕智慧作文章。这篇作文要出彩,还是要看考生的选材、构思和语言上的功底,但有一点,一定要紧扣智慧。如果有的考生不围绕关键词去写,比如写一个人,要扣住这个人与智慧的关系,不能空谈他的其它经历,否则就不切题了。

南师附中的送考老师在为本校赴考的学生击掌加油。

朱之朴 摄

 

【观察】


高考关注度下降也许是好事

今年我省有39.29万考生参加高考,较去年同期减少3.28万人,减幅7.71%。这已经是江苏高考人数连续第六年下降。

江苏高考人数六年

少了15万

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统计,2010年江苏省高考报名人数为52.7万人,比2009年的54.6万人减少近2万,并成为江苏省高考报名人数开始下降的拐点。从2010年起,报名人数以平均每年2万多人的数量在递减。2011年为49.98万人,2012年为47.4万人,2013年则降至44.86万人,2014年为42.57万人。与2010年相比,2015年高考的人数减少了13.4万。

有专家透露,预计2018年江苏高考生源降至谷底,比目前少5万—10万。一批民办高校,特别是民办专科学校将陷入生存危机。不过对于考生来说,生源减少意味着录取机会增加。2014年江苏高考录取率约为89%,创下历史新高。

多重原因导致考生减少

据分析,高考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适龄人口在减少。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江苏省18-22岁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2008年为671.35万,达到顶峰后呈现递减趋势;2015年将为390.99万,是2008年的58.24%。

实行新课改等新规,复读生大量减少。为鼓励录取新生到高校报到,有效完成招生计划,许多省份都出台了复读生参加高考不加分、不能参加军事院校和国防生录取等限制,客观上规避了复读生回流。各地正在大力推进课改,一些考生担心课改后高考内容变化较大,主动放弃复读。

转寻其他受教育方式,参加高考上大学不再是唯一出路,国外留学、中专技校其他成才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以南京为例,2007年,应届高中毕业生被国外大学录取的学生约占0.7%,2009年达到1.7%。此后,每年高考前都有千名左右的高三学生被海外大学录取。

放弃高考,学厨师,学维修,参加技术培训,多元化早就业。大学学费高就业难、放弃高考、放弃高中,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这一连锁反应已经成为事实…… 

上大学越来越容易

那么高考人数越来越少,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

生源变少,高校招生招不满。与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下降相呼应的是,高校录取率逐年上升,2009年,江苏高考录取率为71.4%,2010年为80%,2011年为83.6%,2012年跃升至84.7%,2013年再创新高,为85.8%,2014年再次刷新纪录,达到87.3%。随着生源的减少,各个大学的招生将会更加激烈,甚至出现部分院校倒闭的情况。

今年高考人数再次下降,意味着高考录取率有望进一步攀升。报名人数的减少,高校的扩招,以后上大学越来越容易。

关注度下降也许是好事

“如果没进入理想大学,也不至于太糟糕,还有很多路可选,条条大路通罗马。”采访中,多位高中老师通过这几年高考现象向记者表示,当前社会关注高考的热度有所下降。

“经过多年来的改革,高考已经不再和工作、编制挂钩,它只是进入高等学校就读的一个门槛。无论高考成绩如何,能否被录取,被什么学校录取,都只是人生道路一个岔口的选择。成功标准多元化,成功的方法也在多元化,不要用高考给一个人的一辈子定性。”家长李先生说道。

“现在已经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有本科、专科、职业学校、出国留学等很多选择。就说职业学校吧,有些技术工种很受欢迎,毕业求职薪水比本科生还高。”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减少,一位高三带班老师表示,正是因为成功道路多了,社会关注高考的热度才下降,这也许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