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早期心衰患者有福音

“中国研发”惊艳亮相世界舞台

    本文字数:1613

孔祥清教授团队术后合影。

 

12月2日到4日,ICI2018国际心血管创新大会在以色列特拉维夫隆重召开,来自全球的顶尖心脑血管专家和创新企业共聚一堂,交流分享心脑血管前沿技术及最新研究成果。会上,ICI 2018主席Chaim Lotan教授及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孔祥清教授共同合作完成的全球首创可调式心房间分流系统治疗心衰进展汇报,受到了参会代表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这是此项具有前瞻理念和尖端技术的新技术首次亮相国际舞台,也是本届ICI大会心衰领域唯一入选的由中国自主创造研发的可调式心房间分流技术。

全球首创的新技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

在大会开幕式上,Chaim Lotan教授发布全球首创的可调式心房间分流系统,并在随后的报告中对产品的疾病背景、现有技术和产品的设计优势进行了介绍。Chaim Lotan教授表示,此款全球首创的可调式心房间分流系统具有孔径可调和无需植入的明显优势,在全球心衰治疗领域必将成为很强竞争力的产品。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孔祥清教授应邀出席了此次盛会,作为该项目中国主要研究者就这项新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孔祥清教授介绍,目前已经开展的可行性临床研究共入组了3例患者,所有三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在术后发生了明显改善,没有任何不良事件发生。 这一结果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大揭秘!这套系统是这样工作的

时间回到11月16日,在省人医孔祥清教授带领下,该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协力完成了国际首例应用射频装置进行房间隔造口治疗心力衰竭的手术,而这例手术也是全球第一例应用可调孔径电极为心衰患者创建心房分流通道(俗称房间隔造口)的心房间分流手术。

据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孙伟副主任医师介绍,此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张大爷是一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近年来只要稍微走几步路或者上楼梯就会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医生在检查中发现,张大爷术前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约33%,以往张大爷一直在当地医院接受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但始终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

孔祥清教授团队在认真分析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后,从病理生理角度分析,应是由于左心房压力升高导致。为证实这一推断,团队首先对张大爷进行了右心导管检查,结果提示完全符合推断!团队经过认真讨论,决定给张大爷开展人工房间隔造口。在房间隔上制造一个5毫米左右的小孔,将异常升高的左心房压力分流给右心房,从而缓解病情。

经过一系列术前准备,在排除心房血栓的前提下,孔祥清教授团队为张大爷顺利完成了心房造口术,术中采用了自主研发的一款射频心房间分流装置。应用该装置,在患者的房间隔上制造了一个直径约5毫米的小孔,手术总时间约1小时。手术后第二天,张大爷就可以自由活动了。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团队惊喜地发现患者的左心房直径从术前的56毫米迅速地缩小到了48毫米,张大爷胸闷气喘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初步证明了该疗法的有效性。

不留任何植入物,早期心衰患者的福音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也被称为“心脏病最后的战场”。心衰发病率较高,据统计欧美国家心衰的发病率为1到2%,中国成人的心衰发病率约1%,并随着年龄增加显著上升。重症心衰人群的5年死亡率高达50%,与不少恶性肿瘤相仿。

孔祥清教授表示,左房压力升高,进而导致肺淤血是心衰患者产生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核心机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通过心房分流术在心房间建立分流通道,使右心系统的容量代偿性来缓解左心系统(特别是左心房)的压力载荷,可直接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降低左心房平均压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压,对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该系统可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且术后不留下任何植入物,可避免后续其它可能的介入手术禁忌。

与大会同期进行的可调式心房间分流系统首次全球研究者会议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可调式心房间分流系统为心衰患者特别是HFpEF心衰患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其非植入的优势,可以推广到更多早期心衰患者。

 吴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