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陌生的距离
本文字数:1484
柳再义
人与人的距离有多远呢?熟悉了,虽远犹近,不认识,虽近犹远。认识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擦肩而过的可能性却很大。在街头的十字路口,突然遇到红灯。大家都在等待。你身旁那位停下来的人,也许正是你所喜欢的。但是你们不认识,没有说一句话。当绿灯亮起,各奔东西去往别的地方……
我这么感慨是缘于毕业最初发生的一件事。当年,我带着美好的憧憬和浓重的口音被分配到一个省级机关。单位人不多,事情也不多。下班以后,同事们各自往家赶,我一个人回到冷清的宿舍,听收音机,弹琴打发时光。那是一些多么单纯又寂寞的日子啊。曾经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唧唧喳喳。如今却劳燕分飞,栖息到了不同的枝头。
我从报纸上看到团市委要在分析仪器厂礼堂举办青年舞会,这可是扩大社交的好机会。我虽然不会跳舞,仍然带着认识人的愿望而去。九十年代初的青年尚不知什么是市场经济呢,当然更不会上网发飞信。非诚无扰之类的相亲节目还没有诞生。找对象大多依靠介绍。不过还是自己认识的最好,仿佛邂逅,总是带着许多的神秘。
舞会的作用就是,让陌生人有理由彼此接近。伴随着欢快的舞曲,两个人握着手,迈出了轻盈的步伐。灯光柔和,青春飞扬,跳动的心充满期待。我不会跳舞,就坐在一边看,在这样的氛围里,特别容易叫人怀念校园生活。每次音乐响起,上场的只是一部分人。巧的是还有同我一样只看不跳的人。我们聊起天来。她是陪好友一起来的,她在上海读的大学,她爱好文学音乐,喜欢吃辣,她是四川人,刚参加工作不久……这都是她告诉我的。我当然也不失时机地推销自己:南大毕业,爱好写作,喜欢艺术……但对姓名、单位、电话号码等具体信息,谁也未提及。这或许就是初次见面的谨慎与矜持吧。刨根问底,倒像个查户口的。不是不想知道,而是根本就不敢问,也不好意思说。
遗憾就是这样造成的。彼此有好感,我本来想约一下她,但是来不及——突然停电了,舞会提前结束。她和朋友消失在黑暗中。我们没有留下任何联系线索!
此后我夜晚弹琴,多次想到那样一个场景。就像一朵小浪花,出现过,又消失了,令人惆怅得无可奈何。有时,我安慰自己,就算是进一步交往,也不一定能走到一起。从好感到知己,毕竟还有好长的路。只是,对同在异乡为异客的人来说,自然就多了几分亲近。
这样的一件小事,本来是不值得写的。谁没有过青春的邂逅呢?曾经在思慕的园地闪烁华光,如丝细腻,如水清澈,激动在单身的情怀里。错过,留下的恰恰是仍可以想象的半句话。
但让我惊诧的是,她竟然就在我的隔壁!我忧愁的琴声她全部听见!几年以后,单位取消了食堂,在围墙上开了扇小门,叫我们几个单身职工去比邻的中学搭伙。这天我办完公事,去打饭有点晚了,就插了个队……前面的同志请自觉排队吧,你的时间宝贵别人的时间就不宝贵吗?我回头一看:啊,竟然就是在分析仪器厂舞会上认识的她!
那一刻的尴尬真是无法言说。原来她就在邻近中学教书,也住过集体宿舍,与我们单位的集体宿舍仅一墙之隔……在附近的路上,我们从未碰面。时过境迁,她早已结婚了。
按照别人的说法,这恐怕就叫有缘无分吧。人生的际遇,充满着哲学意味。可能或不可能,原来是紧挨在一起的。由不可能到可能,其实也就一堵墙的距离。夜晚的琴声是我弹的,她听见了。但终于没有相知。
在读大学的时候,我每天都会去图书馆看书。图书馆门前有个信筒,邮递员每天都去取信。可是,四年一千多个日夜,我们从来也没有遇见过。地点是相同的,但是时间把我们岔开了。人生活于世界,都在走自己的路。完全相同的路是没有的。这就是命运,好像有偶然性。常听人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会怎样如何,这当然都是后来的话。事实上昔日不再来,很多愿望只停留在如果的设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