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小贴士】

阅读数:454     本文字数:1212

智慧法务

“智慧法务”是指:主动顺应互联网时代公共法律服务的更高要求,持续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法律服务工作的高度融合,有机加强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机制创新和法制保障,构建以“智慧决策”“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组织结构”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法律服务新格局。其实质是运用现代化的的科学技术手段,探索新型法律服务供给模式,填补传统法律服务的盲区和空白,破除服务力量不足、资源分布不均、信息数据闭塞等法律服务的瓶颈与局限,向社会提供“法律咨询智能问答”“法律服务智能导航”“案例资料智能推送”“法律风险智能检测”等更加普惠均等、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产生背景

人类社会已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在线生活成为新常态,倒逼在线政府也必须成为新常态,推进“智慧法务”,打造人民满意的司法行政机关,已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工作要求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作出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要求广大领导干部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要求各级领导必须要懂网、用网,通过网络发展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国务院2015年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

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看,智慧法务建设基础和支撑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日渐成熟,信息化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些都为智慧法务的构建提供了技术实现途径。

从法律服务的现实需求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作为司法行政部门,要主动把司法行政职能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和拓展民生领域公共法律服务,持续为广大群众提供适销对路的公共服务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领域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司法行政系统主动顺应大数据时代政府“智慧治理”要求,结合司法行政工作特点,提出“智慧法务”发展目标。通过打造“智慧法务”,从而使法律服务智能便捷、业务管理精准高效、工作开展协调有序、响应处置及时迅速,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法治惠民成效。

应用实践

2017年,江苏省司法厅已启动12348江苏法网2.0智慧版建设,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引入,打造智能化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初步形成具有三大应用场景、八大服务主题、十多项特色产品的完整服务体系。同时,在线下同步推出实体“智慧小司”机器人,让群众足不出户共享法治阳光。

(来源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