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刘云清:跑出数控设备领域的“中国速度”

    本文字数:2056

通讯员   束婧雅  记者   陶睿

通常一根头发丝的直径是70微米,要将7吨重的数控珩磨机加工零件的工作误差控制在±1微米以内;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实现加工效率较进口设备提高30%……20多年来,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刘云清挑战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和业界神话。从刚工作时一个青涩懵懂的中专生,到如今设备维修的“及时雨”、技术改造的“排头兵”,他凭借着一种勇攻难关的韧性、一股不愿服输的倔劲、一名高铁工人的傲气,用大国工匠精神跑出了数控设备领域的“中国速度”。

韧性:专啃硬骨头的“技改标兵”

“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1996年,20岁的刘云清中专毕业,成为戚墅堰所的一名机械设备维修工。面对机电一体化的行业发展势头,对所里引进的先进数控设备几乎一窍不通的刘云清暗下决心,一定要与这些设备成为好朋友,摸透它们的脾气秉性,熟悉它们的操作要领。本着一股子钻研劲儿,他开始了“车间、宿舍、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并在机械维修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与设备友好相处的方式方法。

2000年,公司有一台进口数控机床的换刀门发生故障,整个设备陷入了瘫痪。“如果走正常维修流程,至少要3个月之久,这期间不仅影响生产,延期交货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权衡利弊后,刘云清自告奋勇,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功,提出了临时制作一个换刀门的方案,并连续奋战两个昼夜,干起辛苦的木工活,只为打磨一块木制换刀门。一周不到,“山寨换刀门”被严丝合缝地安装到位。几个月后,新的零部件到位,换刀门依然稳定工作。潜心研究,术业专攻,刘云清逐渐掌握了数控设备机械、电气、液压等设备的故障维修技能,并自主研发出数控珩磨机、节能免维护液压站、高压预清洗机等数十项成果,成为所里公认的“技改标兵”,和各种机器打起交道来也更为得心应手。每当行走在机器群组之间,他总能从轰鸣声中感知哪台机器出了异样、可能“生病了”,而且很快就能判断出“病因”所在。他还喜欢从系统运转上动脑筋去解决问题,像中医一样辨证施药,使维修达到标本兼治、又快又好的效果。很多时候,国外厂方专家发现有解决不了的难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刘云清寻求技术支持。

倔劲:创新才是劳动者的灵魂

在戚墅堰所轰鸣的生产车间一角,摆放着满满的测量工具和图纸标注。这里是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经常碰头讨论、开展技术攻关的地方。截至目前,工作室已取得科技成果40项、专利17项,自主研发设备200余套,直接创造产值1.5亿元。“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中,看着身边的年轻人纷纷投入到技术创新工作中来,刘云清欣慰至极。

“为什么这么关键的技术却被老外牢牢地握在手里?”数控珩磨机是一种用于零件高精密加工的磨削设备。2008年,因为技术垄断的原因,作为所里关键工序设备的数控珩磨机只能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故障频发,加上维修成本高、周期长,已成为制约产能的主要因素。见此情形,天生不服输的刘云清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新的目标,要自主研发出一种新型数控珩磨机。翻阅大量资料,分析各种数据,改造闲置废弃设备……光是为了测试掌握珩磨的相关工艺,他就带领团队尝试了100多种不同配比的刀具和磨削介质,对珩磨浮动结构的设计验证也有数十次之多。回忆那段时间,刘云清的家人们开玩笑地说:“他沉迷于设备研发,喊他吃饭也不应声,非得站到他身边推推他,他才能从工作中回过神来。”大半年后,经过数千次的反复试验,首台新型龙门式全浮动数控珩磨机诞生了,它的精度、成品率、安全控制等各项性能远超国外同类设备,而制造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四分之一,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空白。目前,数控珩磨机的开发已进行到第六代,也已实现了对外销售。在刘云清看来,数控珩磨机不仅仅是一项新款产品,更像是自己辛苦孕育的一个孩子,需要长年累月呵护他的成长,健全他的性格,使其能与时俱进,在市场风暴中屹立不倒。

傲气:为振兴民族品牌而奋斗

20多年间,刘云清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引来很多企业向他抛出橄榄枝,还有企业想给他直接投资。面对诱惑,刘云清却不为所动,因为在他心里一直有个小小的梦想:以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为平台,为客户定制最适合的系统解决方案,帮助更多企业生产出“高铁品质”的产品,打响中国“智能制造”的民族品牌。

今年,随着公司智能制造事业部的成立,刘云清工作的重心也从维修、研发向自动化产线、智能化车间的搭建转移。自动化生产要比设备维修、研发难得多,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影响到整个产线的正常运转。这对不愿安逸、不惧挑战的刘云清来说,是一个新征程。作为智能制造事业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刘云清不喜欢别人叫他领导,而更希望大家称呼他为“刘工”。在他看来,踏踏实实做好一名高铁工人是最值得骄傲的事。

不惑之年,刘云清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质量工匠”等殊荣。荣誉加身,刘云清愈发感受到了肩上巨大的使命。他说:“我们是制造大国,只有多一些在平凡岗位上苦心钻研、默默努力的人,把理想信念作为奋进的动力,把工作事业作为毕生的追求,才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制造,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