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白衣天使”与特殊患者的故事
本文字数:1727
通讯员 王诗韵 记者 王槐艾
昨天是国际护士节。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扬州五台山医院4名90后的“白衣天使”身上,听听他们平时是怎样给行为古怪、情绪波动大、具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服务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4位“白衣天使”分别是刘冰洋、冯静夫妇,刘洋、耿静夫妇。
忙起来一周说不上话
“来,该吃药了!张开嘴巴……真棒!今天表现很好!”扬州五台山医院神经科病房内,25岁的刘冰洋正在为病人发药。病房里住着各类精神障碍的患者,有的暴躁,有的抑郁,在外人看来,这些病人很“恐怖”,不仅行为古怪,还会伴有暴力倾向。而刘冰洋却是一位“暖男”护士,耐心又热情地照顾病人。别看他是个90后,今年已经是他在精神科病房的第三年。
刘冰洋与妻子冯静也不会想到,他们不仅同为护士,而且同在精神科。在医院,这对90后“护士夫妻”虽然整天打头碰脸,然而各忙各的几乎说不上几句话。“每天在病房都有很多事做,每个病人都是特殊的,不能有一点松懈。”刘冰洋说,他们照顾的病人基本处于自己的“世界”中,除了普通的护理,还有更多情绪和心理的疏导。
“有时候我俩好几周的排班都是错开的,往往一人休息,另一人就在上班。”但是贴心的冯静总是在工作之余给刘冰洋一些小惊喜。“他值夜班,往往没时间吃晚饭,我怕他饿坏身体,经常做便当送给他。”刘冰洋也说,冯静的“爱心便当”是他在忙碌疲惫时最好的“兴奋剂”。
“精神科病人也是普通人,他们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精神紊乱当中,他们也有正常的时候。”刘冰洋认识一个住院3年的老病人,因为精神病严重时暴打过父母,所以住院后没有家人来探望。前段时间,这位病人病情稳定了,特别思念家人,可是护士总联系不上他的父母。看着病人独自一人坐在床边偷偷哭泣,刘冰洋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回家跟冯静商量后,两人费尽心思终于联系上了病人家属。通过劝说,其父母终于同意来看望儿子。
“其实,精神病人是世上最痛苦的人,他们患了病,一下就被社会抛弃了,给家里人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刘冰洋说,作为一名护士,对他们有着发自内心的同情。“说实在的,病人住院期间再打再骂我们也不会在意,只要他们痊愈出院时能对我们说声谢谢,那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感谢。”
被病人打了还要陪笑脸
除了刘冰洋和冯静外,同科的刘洋与耿静也是一对90后护士夫妻。这对小夫妻有着独特“家规”。“每当医院有考试或是任务时,我们会互相抽考。”面对业务上的技能,耿静毫不含糊,“谁的理论和操作不过关,谁就承包家务!”面对这样的“惩罚”,小两口每次比拼都格外用心。
“在我们科室,没有哪个护士没被打过。”刘洋说,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暴力患者不在少数,所以挨打成了护士的家常便饭。前两天,病房里一个18岁的男孩突然发病,猛地推倒身边的女护士,直往病房外冲。当时刘洋也在病房里,他一个箭步冲上去,结果迎面就挨了一拳。刘洋没有退让,扑上去抱住男孩,好不容易将其制服住。
病人常“闹脾气”,但刘洋从来没有怨言。“其实病人很可怜,因为疾病导致他们根本控制不了自己。”虽然有时候很委屈,但护士们的工作原则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刘洋说,每个精神病患者的背后都是一个遭受重创的家庭,都有一段难言的故事,病人需要理解、帮助和信任。刘洋还开玩笑道,幸好有他们男护士,女护士的安全才有了保障。
白天,几乎所有患者都在视线之内;到了夜晚,患者回到病房后,刘洋他们的工作就如履薄冰。每个夜班,都会有两名护士值班,每半小时巡视一次。“抑郁症患者在凌晨容易情绪波动,强迫症患者在夜晚容易自伤;在输液过程中,要防止患者用输液管自缢或用输液架伤人毁物。”刘洋说,整个夜晚,值班护士都要保持高度警觉,一直到天亮。
工作时常有不顺心的时候,病人的吵闹和不配合,耿静照单全收。可是下了班回到家,高大阳光的刘洋就成了耿静的“出气筒”。“遇到不开心的,我总会跟他吐槽。”耿静用“没心没肺”来形容老公,她说,“最开始入行时,我觉得自己很开朗,但是这么多年来,面对病痛,我感觉到负面的情绪很多,越来越觉得自己很渺小、很无力”。她说,因为同样是护士的原因,一些感受倾诉过后,丈夫的回应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让她的压力减轻了许多。
对于妻子的感谢,刘洋开玩笑说,“每一个成功女性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男性,我就是这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