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代步“宝马”,让梦想照进现实

    本文字数:1351

记者  陶睿   通讯员  陈鹤

金城老年代步车项目团队

人物心声

只有不停地探索,我们才能在开发代步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过来看看我们的新宝马怎么样?”刚走到南京金城机械有限公司代步车工作室的门口,记者耳边就传来一声清脆热情的“呼唤”,项目经理仲志巧一手拿着修理工具,一手高举过头顶招呼着记者过来试车。伴着车内MP3播放的轻松音乐,记者坐上一辆小巧舒适的四轮车,车体的平稳轻盈、操作的简单方便,让初次接触代步车的记者没有丝毫的紧张害怕,反而大胆地在厂房内开始绕圈驾驶。看到此景,仲志巧和他的代步车团队成员的脸上都洋溢出自豪的微笑。

摸着石头过河

“当时对这玩意毫无概念,只想挑战下自己”,2013年6月,一头雾水的仲志巧接受开发电动轮椅的任务后,就跑到厂家、医院、养老院等地做有关生产者、代理商和消费者的调研,并总结出两万字的调研报告,认为方便老人出行的代步车相对于仅供残疾人使用的电动轮椅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说做就做,仲志巧和徐玮、蔡清华两个工程师组成开发项目组,负责代步车的外观、电气和整车设计。说是开发团队,但人少事多的现实让他们只能身兼数职。从调研开发,到生产检测,再到销售服务,他们事必躬亲,一步一个脚印,现已卖出200多台代步车, 并迎来不少外商的考察和发往国外的产品订单;从买样车回来拆解研究,到寻找合适的零件,再到推出有防盗、MP3等功能的新型车,他们事无巨细,摸着石头过河,将设计元素融入到用户需求之中,打造出有金城品牌优势的高科技智能代步车。

一个萝卜几个坑

如今金城智能代步车团队已有6名队员,他们个个都是多面手,术业有专攻却又干活不分家。他们都是测试员,轮流在平路、泥路、坡道等路段上记录驾乘感受。一辆代步车至少要路试2000公里才算通过,为加快研发进度,他们每天驾驶六七个小时,凌晨一两点才疲惫到家,有时发现电机有问题还得清零重跑。“有次跑了12个小时,累得眯着眼睛往前开,结果‘砰’一声被吓醒了”,说到试车中的囧事,仲志巧面带羞涩地说:“车撞路牙子上了!”

他们都是销售员,面对各种售后问题,他们有求必应,有事必去,用贴心服务赢得好口碑。有孤寡老人嫌家门口的台阶太高,车子进不去,他们就用水泥在台阶下面做了个滑行坡道;有年迈老太说车子在路上动不了,他们急匆匆赶往现场,发现车子因停放过久而开启了省电模式,便满头大汗地给老人示范操作这一新功能。

他们还都是设计师,每次检评会,大家将发现的问题一一汇总讨论。90后销售员洪洋在公园推销产品时,有用户反映车椅因调节螺丝摩擦松动而左右晃动,他便立刻将这种情况带到会上研究,并提议在螺丝上再加一个螺母进行固定,意见被采用后,洪洋开心至极。

众人拾柴火焰高

趴在地上调节车头平衡,拆开车头检查控制器引脚,扶着车体装配竹编车篮……100多平米的简陋工作室里,项目组正在为明天的车展做最后的准备。装配完成后,他们用抹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代步车的红色外壳,就像精心打扮即将出嫁的女儿一般,紧张之余又难掩内心的兴奋。

采访结束时,原整车分厂副经理戴长国正在调整代步车的前轮,两个月前,他刚被调过来负责生产线的建造,见记者要离开,他上前拍了拍记者肩膀,骄傲地说:“下半年我们要上量生产了,到时一辆辆小宝马就在生产线上奔驰咯!”对于这个朝气蓬勃的团队来说,生产出属于自己的代步车的梦想正逐渐照进现实,未来,他们敢想,更敢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