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十佳”档案

    本文字数:1686

沈超,男,1975年1月生,初中文化,盐城市马沟盐龙人,盐城市公共交通总公司驾驶员。工作中,他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不开快车行驶平稳,保证乘客坐车安全舒适。自2006年5月进入公司从事驾驶员工作9年来,安全行车50余万公里。“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是沈超一直以来做人的座右铭。2014年入围11月“中国好人”候选人。

 

何如忠,男,1973年10月生,初中文化,大丰市新丰镇人,微山昭阳煤矿掘进二工区班长。虽然学历不高,但他勤于钻研,不怕吃苦,并且善于组织,善于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得更好”,是他的座右铭。自2006年来到煤矿成为一名掘进工,他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很快成长为技术骨干、优秀班组长。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金牌班组长”、“优秀共产党员”。 

 

刘海红,女,1978年2月生,初中文化,盐城奥宇环卫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她吃苦耐劳,敢闯敢干。2010年,带着家里和向亲友借来的400万元,和丈夫一起来到上海,创办起上海昊洁环卫设备有限公司。只用短短三年时间,产品销售渠道即遍布国内10多个省份,并开辟了非洲市场。2013年,刘海红选择在老家蔡桥落户建厂。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注册资金5000万元的盐城奥宇环卫装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迅速投入生产。年订单超过300台套以上。

 

刘菊,女,1984年1月生,高中文化,阜宁县郭墅镇人,盐城众舟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家境的贫困,使她从小就萌生了一个念头:要凭着自己的努力,让父母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2001年,刘菊来到上海服装厂做电机工,并很快掌握了一整套有关服装加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2005年7月,被上海永优服装有限公司录用,担任缝制车间主任。2010年初,在上海金山区租了600多平米的厂房加工服装,迈开人生创业第一步,当年实现盈利50余万元。2011年12月,在政府支持下,回到家乡创办了盐城众舟服饰有限公司。2014年,公司实现产值800万元,税收60万元。今年再投入100余万元进行二次创业,预计企业年产值1500万元,税收250万元。

 

周效军,男,1974年12月生,大专文化,建湖县上冈镇人,盐城市隆发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中毕业后到当地一家玻璃厂打工,因环境污染玻璃厂被关停后,多年辗转各地工地做泥水工。2004年,经人介绍到徐州玻璃仪器制品有限公司上班。2007年承包了制品车间,第一年就赚了10多万元。2014年4月返乡创业,投资600万元成立盐城市隆发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今年2月,公司正式投产,预计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

 

江兴平,男,1967年12月生,大专文化,大丰市西团镇人,江苏龙城铸造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03年3月,投资258万元成立了大丰市龙城铸造机械有限公司。公司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龙城”牌抛丸机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南美、中东、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多次获“优秀社会企业家”、“爱心企业家”等荣誉。

 

丁桂林,男,1984年8月生,大专文化,东台市三仓镇人,东台市艾克米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2001年初中毕业后到昆山一家机电公司打工,不怕吃苦,虚心好学,逐步掌握了生产技术。2009年初筹资1万多元,利用家中闲置房产办起艾克米机电有限公司。经过2年的时间,公司固定资产扩大到60万元。2011年,投入500万元,在镇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起1400平米的标准化厂房,走上新一轮发展之路。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600多万元。

 

葛跃华,男,1971年11月生,大专文化,盐都区郭猛镇人,盐都区秋之恋家庭农场负责人。高中毕业后进入镇瓦厂从事会计工作,2002年瓦厂改制后到张家港市常阴沙农场打工。2006年回到家乡,购买了一台小型挖掘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2013年承包了150亩土地,办起了家庭农场,从事现代设施农业经营。目前农场已投资200多万元,带动当地3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

 

张锦翠,女,1970年7月生,阜宁县阜城镇人,高中文化,阜宁县事事灵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家政服务员。她乐观热情,真情付出,服务客户无微不至,老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张闺女”。2013年,在盐城市家庭服务业技能大赛上获得技能个人第二名、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先后荣获“巾帼建功标兵”、“技术能手”、“五一创新能手”称号。

 

朱玉山,男,1981年1月生,初中文化,盐都区永丰镇人,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多缸机装配工。2004年到多缸机总装车间工作,主要从事飞轮总成的装配。每只飞轮总成平均重量为30kg,平均每个工作日装配近260只。十几年来如一日,兢兢业业,从未因工序繁重而有所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