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劳模速写

“不必惊天动地,但求问心无愧!”

——记全国劳模、淮安市清江浦公安分局社区民警姜贵才

    本文字数:1768

通讯员 杜勇清 傅民

6月26日,51岁的姜贵才吃过早饭,从家里抱了个大西瓜,放在了电瓶车的篮筐里,准备出门。“天太闷热,我去看看秦奶奶,80多岁的人了,别中暑了。”姜贵才一边推车,一边向爱人交代,“米前阵子才送过去,中午你再给老人家熬点酸梅汤。”

秦奶奶名叫秦爱珍,今年83岁,丈夫早年去世,膝下无儿无女,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肝病、白内障等多种疾病。2005年,已担任长西派出所繁荣社区片警7年的姜贵才,在辖区走访中听说了秦爱珍老人的情况。从此以后,孤苦伶仃的秦爱珍成了姜贵才最大的牵挂。一有空,他就往老人家里跑,帮老人办低保,给老人送米、送面、送油、送药,一送就是13年。街坊邻居见了面,都夸老太太有福,“跟白捡个儿子似的”。

事实上,在姜贵才救助的困难群众中,秦爱珍老人只是其中一个。从事社区片警工作20年来,他已先后帮助150多名下岗职工重返就业岗位(或自主创业);帮助230名失足青年回归社会,帮助15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资助社区困难群众150户(次),带头和发动社会捐款近50万元。

“有困难找民警,老百姓的事我得管!”

51岁的张某与丈夫离婚受了刺激,患上了精神疾病,经常无缘无故用木棍捅别人家门窗,街坊四邻对她无可奈何。

听张某的邻居孙华(化名)反映这一情况后,姜贵才立即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孙华:“下次遇到这种事情,通知我一声。”有一年冬天的晚上,姜贵才的电话响了:“老姜快来哟,她又犯病了,把我家门捅个大窟窿,门上泼的都是屎尿。”姜贵才撂下电话,披上警服就往外跑。等他骑着电瓶车赶到现场,张某正跟个没事人一样站在一处黑暗的角落。

姜贵才帮孙华把门口的屎尿收拾干净,叫来一辆出租车把张某送到医院治疗。由于没有监护人,医疗费用成了一大难题。第二天,姜贵才找了居委会和街道,又跑到民政局,请他们帮忙解决张某的医疗费。

“‘心’字头上有三点,每点都代表咱老百姓!”

走在辖区大街小巷,最让老姜应接不暇的是“打招呼”。老姜“人缘好”,不过,老姜也被人“骂”过。

2010年3月,下大雨。刘氏姊妹不小心把辖区一家小卖铺门口的货碰掉在了地上。店老板小赵让她们把碰掉的东西捡起来,刘氏姊妹非但没捡,反而与小赵推搡起来,随后还叫来家里人打小赵,没想到反被小赵打伤了。接到报警后,姜贵才赶到现场。“好说歹说,刘氏姊妹的哥哥非要我们把小赵关起来。我解释,你们理亏在先,又先动的手……没等我把话说完,兄妹几个膀子一甩,‘行,我们走,你等着’。”几天后,派出所突然找姜贵才说明情况。原来,刘氏姊妹写了封信把老姜告到了市软建办。信上说,“姓姜的执法不公,可恶至极。”姜贵才一看,有口难辩,一笑了之:“要处罚我,我认了。”如今,在辖区里走路遇上,刘氏姊妹都会不好意思地冲老姜笑笑。

姜贵才觉得:“我是一名人民警察,干的是最基层的工作,受点委屈还不正常吗?受了委屈,别放在心上。你看,‘心’字头上有三点,每点都代表咱老百姓,容不得我有装委屈的地方。”

“鸡毛蒜皮本无事,老百姓需要我这‘泥抹子’!”

人们都说,从事信访工作,坐的是“清水衙门”,处理的是“机关第一难”,做的是烦事、难事和窝囊事。在基层担任社区民警,情况大抵如此。

几年前,辖区居民赵某想租房子,巧的是赵某看中的这套房子,王某也想租,房东趁机抬高房租价格。赵某因为出价高,把房给租了。王某越想越气,找人给赵某放话:“她敢租这套房子,我就和她拼命。”赵某闻言,心生害怕,报警找老姜。老姜一分析,这事还得找双方做工作,不能凭王某一句话,就处理人。经过三天调解,赵、王二人握手言和。

“鸡毛蒜皮本无事,老百姓需要我这‘泥抹子’!”姜贵才告诉记者,20年来,经他处理的鸡毛蒜皮的事不计其数,没有一次不被他“拿下”。他还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三心四主动”(即要有责任心、敬业心、爱心,要着眼主动防范、主动交流、主动帮扶、主动化解)和“社区工作五法”(即悉心帮扶感化法、扶贫助困温暖法、社区矫正转化法、主动介入服务法、立足群防织网法),这些经过实践锤炼和证明了的工作方法,也被市公安局推广给了全市社区民警,促进了警民之间的互动互信。

20年来,姜贵才扎根基层扶贫济困的事迹多次被媒体采访报道,他也因此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省公安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公安机关群众工作标兵”等多个荣誉称号,并于2015年9月作为全省公安系统三名代表之一,受邀赴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