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职工书苑

一脉温情润平生

—— 读汪曾祺散文集《忆昔》有感

    本文字数:1519

时光,犹如倒在掌心的水,无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会从指缝中一滴滴消逝。

而回忆,总是留下逶迤的足迹,将故事全部融解于那站在岁月彼岸遥望人生的眸光。

读罢汪曾祺散文集《忆昔》,仿佛有一缕缕淡淡的温情漫过心头。在这样的温情里,又蕴涵着一颗朗润、旷达、丰盈、宽厚的心灵,如大淖之水一般清澈,似高邮鸭蛋黄一样纯正。而透过字里行间,我的心目中不由得浮现出一位睿智而率真的老人,带着走过风霜雪雨之后的豁达,任时光流逝在芳华中,用回忆的“手指”来捡拾人生沙滩上的贝壳,其情也深、其感也真、其意也诚、其味也纯、其韵也清,处处氤氲着一种别样的恬淡与温情。

《忆昔》所辑是一组回忆性散文,包括作家自己及其家人遇见过、交往过的各色人物。该散文集格调质朴自然,人物轶事、人文掌故、地方风情似信手拈来,但读后却又让人感怀至深、回味悠长。书中描述的大都是凡人凡事、凡心凡情、凡物凡俗,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真诚温暖的情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关系,人与生活相伴相拥相容相融的温馨气息……通篇文字宛若一江平静的春水,却字字句句蕴含着盎然的生机,让人领略到一份清新、隽永、浓醇而绵长的美感。

汪曾祺博学多识,兴趣广泛,爱好书画,并通医道,同时对戏剧和民间文艺也深入钻研,有着极为深厚的生活积淀。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颇有成就,被贾平凹誉为“文狐”,也被人们高度赞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堪称一位衔接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独树一帜的文化“大师”。他擅长于从日常生活琐事入手,似乎是随笔写来、即兴偶感,但却能从中展露人情的温暖和朴直,揭示世道的艰辛和温存,透溢生活的酸楚和甘甜。行云流水的文字,近似白描的笔触,看似无意,实则有情,浸润着一种返璞归真的韵味。在《忆昔》里,《自报家门》《我的家乡》《我的家》《大莲姐姐》《旧病杂忆》等一系列“拉家常”式的篇什,带给读者一幅幅生活气息浓郁的忆旧风情画,令人在白驹过隙般的时光裂罅里,领略到沧桑之中的温情,凡俗之中的诗意,匆遽之中的从容,短暂之中的永恒。

在不少人眼中,汪曾祺是个“奇才”,而我也正是如此深深地折服于他的文字。有人说,每一位作家都是“有故事的人”。而汪曾祺的故事更是如水般流淌于他生命的沟沟壑壑,如草般绵延于他作品里的每一片水土。《忆昔》中,他的故事根植于家乡的沃野、河荡、市井,葱茏于记忆之露的润泽与呵护,绽放于人文情怀丰饶的心壤,葳蕤于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在他潆洄着脉脉温情的视角下,往昔的一切均被赋予一份温煦的美学体验:贫瘠岁月里的人性美,庸常生活里的平凡美,粗衣淡饭里的谐趣美,草房篱院里的亲情美,街坊巷角里的人情美,梦里水乡里的自然美,原始生态里的朴素美,故土风物里的乡思美,尘世跌宕里的沧桑美,危难境况里的希望美……这样的美,源于对人生的豁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心灵的体贴、对未来的憧憬,对真善美的坚守和诚信义的信念。

《忆昔》作为一部以忆旧为底色的作品,也散发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面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不少人将寻求“一方净土”作为心灵的呼唤。在《忆昔》中,读者不难体会到汪曾祺对宁谧、和畅、本真生活的向往,对“绿色”精神世界的钟情,对天人合一境界的眷恋,对田园风光和情趣的怀念。而这一切,仅仅是通过最朴实的文字、最淳朴的情感、最自然的笔触,就得以力透纸背地呈现。汪曾祺在反刍人生的同时,也给文坛带来缕缕清风,正如铁凝所言,“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

“远走他乡,难离故土”的汪曾祺,以《忆昔》为窗口,眺望过往的风景,而他自己也成为一道风景。那些流转在时光中的点点温情,抹去了所有属于悲伤的印记,给未来注入星星点点的绿意……  

盐城市亭湖区委宣传部新闻信息中心  孙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