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史林漫步

湖湘文化:从岳麓书院的两副对联说起

    本文字数:4184

马美著

什么是湖湘文化,到底有没有湖湘文化,这是很多人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岳麓书院的两副对联说起。

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大门口有一副非常著名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对联足以让湘人自豪。它说,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人才济济。楚国并不是单指湖南,它包括今天湖北、湖南的全部,以及辐射到今天的陕西、河南、四川、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这副对联现在泛指湖南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

从近代以来的历史来看,湖南人才众多,这是个不争的事实。鸦片战争以后,湖湘大地涌现了一大批影响中国历史的风云人物,如以魏源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以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为代表的“中兴将相”,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派,以黄兴、蔡锷等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以及以毛泽东、刘少奇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群星璀璨,蔚为大观。历史学家谭其骧认为:“且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文化与人类的活动密不可分,一个地域有庞大的人才群体,表明该地域有深厚的文化积累。

在岳麓书院,还有一副很有名的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副对联究竟何人所作,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是清朝末年湖南学者王闿运到江浙去讲学,当地士人见他相貌丑陋,对他很不以为然。王闿运当即作了这副对联,把他们的傲气一下子就镇住了。这副对联的意思是,我们所称道的理学,不过是湖南人周敦颐流传下来的(周敦颐号濂溪);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而去,不过是湘水的波涛而已。相比江浙一带人文气息浓厚,读书人温文尔雅,湖南人的霸气在这副对联中呼之欲出了。

从这两副对联,我们可以看到,湖南有文化传承,有人才群体,有性格特色,是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的。

湖湘文化的含义

所谓湖湘,这是一个地理概念。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部,东邻江西,西接贵州,南靠两广,北接湖北,西北与重庆市交界。因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又因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流贯全省而简称湘。境内有湘、资、沅、澧四水,人们把漓湘、潇湘、蒸湘合称“三湘”,所有又以“三湘四水”泛指湖南。唐广德二年(764),中央政府设置湖南观察使,又称湖南道。“湖南”之名从此出现。也有称湖南为湖湘者,这两个地理概念逐渐开始广泛使用。

文化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词语,又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词语。说这个人很有文化,那个人没有文化,这里的文化是指知识。说某某人是大学文化程度,这里的文化是指学历。说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这里的文化是指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我国最早出现“文化”一词,是在刘向的《说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是指文治和教化,与武力征服相对应。

我们要说的湖湘文化,是指其文化学上的含义。中外的文化学者,对文化下了很多的定义,如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英国文化人类学者爱德华·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这个概念的不足是,忽视了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资成果。

我们从文化学出发,给湖湘文化下个定义,那就是:湖湘文化是指在湖湘地域,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物质财富、思想行为、道德法律和风俗习惯等的总和。

湖湘文化形成的社会环境

文化的孕育与产生,源于一些代表性的文化人物的推动,而代表性的文化人物如何养成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纵观中国近代史,湖南确是人才荟萃之地,但从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史来看,湖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地方,其特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清代以前,湖南有全国性影响的人才很少。据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到了唐代,长沙人刘蜕考上进士,还被称为“破天荒”。清代学者皮锡瑞曾说:“湖南人物,罕见史传。三国时如蒋琬者,只一二人。唐朝开科三百年,长沙刘蜕始举进士,时谓之破天荒。”

湖南古代史上之所以人才较少,与我国的文明发源于中原地区有很大的关系。湖南地处偏僻的南部,其文化在楚文化及北方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得以形成。而湖南环境的封闭性,北方文化对湖南的人文沾被需要比较漫长的时期。其次,湖南作为独立的乡试考点比较晚,也阻碍了湖南人才的产生。从隋唐以来,我国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这是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特别是在和平年代,读书人往往要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脱颖而出。湖南在历史上大多时期与湖北处于同一行政区划,以湖北省会为行政中心,也就是说湖南士子参加乡试,要越过风高浪急的洞庭湖,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直到明代后期,朝廷在西南地区设偏沅巡抚,先驻偏桥镇(今贵州施秉县),后迁沅州(今湖南芷江县)。清康熙初年,偏沅巡抚移驻长沙,到雍正年间,偏沅巡抚改为湖南巡抚,湖南才成为一个独立的省级行政区划,并在湖南设立了乡试考点,制约湖南人才形成的瓶颈才得以解除。

湖南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历史时期。

在春秋时期之前,湖南境内除少量南迁的中原和华夏族人之外,主要为蛮夷部落和族群。其最初的居民主要是“蛮”“濮”族和古越人。虽然湖南土著居民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积累,但相对于中原地区其生产力比较落后,文化水平也比较低下,巫风盛行。这一时期的湖南文化,属于土著文化。

从春秋时期起,楚人征服湖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楚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一直到唐代,湖南境内以楚文化为主要特征,同时原来的土著文化与楚文化交融,形成了有湖南地域特色的文化,即湘楚文化。

楚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是重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以儒家为代表的北方文化,注重对现实世界的探求,不关心未知世界。如孔子,“子不语怪、力、乱、神”;“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我们再看屈原,在流放湖湘大地的时候,他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写下了著名的《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请问远古开始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表现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关注和探寻。二是巫风盛行,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根据很多文献记载,古代楚地巫风盛行,开展众多的祭祀和招魂活动,也逐步形成了浪漫主义精神。以屈原为代表创作的楚辞,就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三是尚武,具有爱国主义情怀。楚地自古以来尚武,并世世代代流传,比如与汉高祖刘邦争夺天下的项羽,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即是对楚人勇猛尚武的充分肯定。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操,更是载入史册,并深深影响着湖湘文化。四是善于吸纳外来的文化。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就是不断地吸纳外来文化,而湘楚文化,更是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到了唐代,湖南地域的文化有了很大的改变,湘文化的特色变得更加鲜明,这是因为:一是湖南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区划的建立,其人文也逐步向自己独有的个性发展;二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对形成这一地域独有的文化准备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三是中原人士因各种缘由来到湖南,比如流放的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流寓的李白、杜甫等人,都对湖南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到了宋代,湖南地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即湖湘文化。湖湘文化之所以在宋代产生,与这一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一是从宋代开始,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文化逐步移向南方,大量移民涌入湖南境内,这不仅使湖南的地位变得更为重要,也改良了湖南境内的族群,更多地引入了开放意识和自强自立的精神。二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传播,湖南的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农业生产、矿业生产、养殖生产等相对于隋唐时期有一个巨大的飞跃,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三是湖湘学派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湖湘地区开始打造了自己独有的地域文化。北宋时期湖南人周敦颐开创了理学,后来由寓居湖南的胡安国、胡宏父子开创了湖湘学派,后来由胡宏的学生张栻的传播,湖湘学派开始走向全国。四是湖南地域教育日益发达,南宋时全国四大著名的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湖南就有两所(石鼓书院、岳麓书院),特别是岳麓书院绵延至今,成为千年学府。

湖南独有的地域文化形成后,对湘人的思维、个性与气质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经过数百年蕴积,到明末清初,出现了王夫之这样伟大的思想家,进入近代,诞生了一个庞大的人才群体,迎来湖湘文化的鼎盛时期。

湖湘文化形成的自然环境

湖南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历代诗人多有咏叹,如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毛泽东“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从湖南整个地域来看,湖南是怎样的自然环境,又与湖湘文化的形成,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在地理学理论中,有一个环境决定论,即认为人类的体质特征、心理特征、民族特性、文化发展、社会进程等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支配。环境决定论有其绝对之处,并没有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但其勾勒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值得肯定的,也印证了我国的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对湖南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形成的关系,概括得最清楚的是钱基博先生,他认为:“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国。其地水少而山多,重山叠岭,滩河峻激,而舟车不易为交通。顽石赭土,地质刚坚,而民性多流于倔强。以故风气锢塞,常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人杰地灵,大儒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宏识孤怀,涵今茹古,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湛深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所囿。义以淑群,行必厉己,以开一代之风气,盖地理使之然也。”

从钱氏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湖南地处内陆,北阻长江,群山环抱,土地贫瘠,生存艰难,养成了湖南人倔强的个性。因为环境封闭,受中原人文影响较少,故能开风气之先,有独立自由的思想,有坚强不磨的志节。这些论述,从地理环境入手探索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揭示湖湘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因素,无疑是很有见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