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省总工会发布劳动法律监督白皮书
去年督促补签劳动合同1.5万多份
本文字数:974
本报讯 (记者 谢丹娜)日前,省总工会发布2017年度全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白皮书。一年来,各地全面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服务触角进一步向下延伸,维权成效进一步提升,共发出“两书”2400多份,督促补签劳动合同1.5万多份,补发职工工资1.2亿多元。
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建成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118648家。通过深化劳动法律监督“四季行”活动、劳动用工监督评估改进行动,已推动10601家企业开展劳动用工自我监督、自我评估、自我改进;监督检查中,共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2037份、建议书441份,督促补签劳动合同15597份,补发职工工资12848万元,补缴社会保险费5424万元,大量劳动关系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初始阶段。
规范劳动用工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以小企业聚集的无锡市锡山区为例,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会保险参保率明显提升。在监督工作实施前,规模企业全员参保的很少,小微企业除了重要管理岗位外,其他员工极少参保,企业往往以外来员工不愿参保、企业经营效益差等理由推脱。而今,区总工会抽查的18家企业,除了退休返聘人员、新入职员工未来得及办理手续外,参保率几乎达到了100%。制定规章制度必须履行民主程序的理念更是普及所有企业,履行率达90%以上。企业经营理念和职工就业观念正悄然发生变化。
主动预防化解劳资矛盾的效果更加突出。各地将产能过剩、转型升级、资产重组、转移搬迁等可能涉及劳动关系调整的企业,作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重点对象,及时指导企业规范民主程序,将职工分流安置方案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督促企业依法还清历史欠账等,做到早介入、早跟进,有效防止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发展。镇江市总工会对监督过程中常见的劳动关系矛盾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形成劳动关系预警信息在媒体上刊发,既提醒职工注意,也引发企业关注,起到了很好的督促防范效果。
工会维权服务的成效进一步提升。各级工会特别是基层工会积极主动帮助企业规范用工、防范和化解劳资矛盾,使企业和职工在和谐发展氛围中得到双赢。同时,广泛深入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也在与人社、安监等相关部门和人民法院的协作对接中,彰显了作为。工会监督越得力,劳动争议纠纷发生传导到人社部门、人民法院的就越少。据了解,2017年我省人社部门调处的集体劳动争议数量较上年明显下降,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也与前两年基本持平,这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属不易,充分彰显了工会通过劳动法律监督主动服务大局、促进和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