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谋划新开局 建设新园区

    本文字数:1284

 镇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  袁功前

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开局之年,是一个充满挑战、机遇与压力并存的一年;这一年,也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瞄准国家农高区目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紧紧按照“国际一流、全国领先、全省唯一”的建设要求,“一年打下基础,两年全面建成,三年争创国家农高区”的时间节点,全面开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一、坚持整合思维,不断探索园区发展新路径。一是充实组织机构,确保高效运转。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发挥专家在园区建设方面的决策指导作用。完善园区招商、项目管理、项目扶持、设施农业用地等相关衔接制度和落实机制。二是做好核心区土地交割和产权界定。按照园区规划建设用地要求,做到节约用地、科学用地、低成本用地,把园区建设与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激活土地权能,同时也为实现投资融资打好基础,实现园区建设与农民土地增收致富有机结合。三是建好三个科技创新平台、三个孵化创业园。借助扬州大学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南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农科院等农业科技支撑,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业、农业科技服务”三大目标,建设粮油院士工作站、园艺产业技术工程中心、生态农业工程中心三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四是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一核带多园”同步发展。立足句容全域,在建设好核心区的同时,形成“一核心、八园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全面提升科技园区的水平,树立镇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标杆。

二、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园区四个能力。一是形成农业科技要素聚集能力。2018年,全市举办培训和技术讲座40次以上、培训人数8000人次,辐射带动镇江以及周边县市农民50万人以上,直接拉动农民增收。到2018年,建立各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院校、企业孵化器等研发机构6个以上。二是稳步提升园区科技创新转化能力。2018年,全市要积极推广高新农业技术、环保实用技术与高效种植模式,实现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互促互进,实现绿色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左右。三是提升创建科技创业服务能力。2018年,建设园区农业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集聚农业科技创业企业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助力中小型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四是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企业服务平台,形成涉农科技企业的集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一二三产业的联动融合发展。

三、坚持责任分解,不断强化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工作。一是认真落实指标体系,强化责任分解。建议把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对部门、对各镇(街道、管委会)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到项目,落实到主体,落实到措施。二是做好园区科技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工作。做好园区科技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工作,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使之成为引领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创新示范区。三是积极对上争取、加强横向交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始终关注省内外园区建设动态,加强横向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争取领导重视,实现我市园区建设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