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更多人感受到劳动最光荣

——访常州老三集团职工李承霞

    本文字数:742

出席省工会十四大的代表中,有40名农民工代表,来自常州老三集团的一线缝纫工李承霞就是其中的一位。

15年前李承霞从安徽巢湖到老三集团服装一分厂打工。15年来,她凭着一股钻劲儿,从一个“打杂的”农民工成长为企业的技术标杆,而工会组织的各类技能大赛,更是让不服输的她有机会展示风采。她频频夺魁时,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常州市劳模、天宁工匠、江苏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1月,李承霞又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次知道自己成为省工会十四大代表时,真的是很惊讶,但又特别开心!”李承霞坦言,自己是在工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对她来说,工会真的就像自己的“娘家”。

肯努力就有希望,李承霞的经历激励着不少90后农民工。“不少年轻的一线工人跟我说,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多学点技术,多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李承霞告诉记者,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如果不能多学习一些技术留在城市,又不想回到农村,很容易成为社会的夹心层,造成社会负担。如今制造业智能化时代即将来临,流水线上的工人很容易被机器人取代,她用自己熟悉的缝纫工种举例,“很多人做了6、7年,甚至十几年,还只会一道工序,比如上个袖子什么的。”李承霞觉得,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都不缺衣服,缺的是个性化的衣服。如果能够掌握全部的缝纫技术,就可以为“私人订制”服务,“这个是机器取代不了的。”她觉得工会可以给予农民工更多的学习技术及参与劳动竞赛的机会,让更多人真正感受到劳动最光荣。

李承霞一直工作在缝纫一线,她了解工人们的需求,对工人们身体上的疾苦也感同身受。“做缝纫工经常一坐就是半天,还经常要加班,每个月只能休息两天,很多人颈椎腰椎都有毛病。”她呼吁企业能够给予一线工人更多的休息时间,平均每周能保证休息一天;工会要多为普通职工普及健康知识,帮助职工预防职业病。

本报记者 徐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