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无钱也要急救 彰显人性关怀

    本文字数:1199

大山(江苏)

从古代的郎中,到现代的医生,他们一脉相承,代代相传,总是把救死扶伤、施善积德作为职业的操守和道德的底线。然而,在经济效益第一、金钱至上的意识侵蚀下,近年来,不少医疗机构和白衣天使抛弃了传统的医风医德,在抢救生命和赢利赚钱之间,往往舍弃前者、专注后者,致使一些家境特困、经济拮据的危重患者被拒绝治疗。特别是,在有些地方,权力任性,滥用改革的名义,卖光公立医院、使医疗机构全部私营化,致使救死扶伤精神几乎整体塌陷。这也是近年来,国民大声疾呼让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原因。

顺应公众诉求、众望所归的喜讯终于传来。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起草《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针对群众就医感受最强烈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强调医院落实应急救助制度,对于需要紧急救治,但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无力缴费的患者,要及时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防止发生突破道德底线情况。(据《京华时报》)

卫计委的《行动计划》,让人很兴奋。殷切希望,《行动计划》能够尽快完成,切实兑现。这一政策早一天落地,那些极度贫困以及身份不明的危重患者就不会因为无力缴费而被医院驱逐,生命不保。曾经的一些悲剧让人不寒而栗啊!我有个远房亲戚是苏北某县一家私营建筑队的工人,因从脚手架摔下,右腿跌伤,血管阻断,急需截肢,不然将致严重败血症,危及生命。手术费的押金要2万元,企业未参加工伤保险,一时也拿不出这么多钱,个人家境一贫如洗。该县公立医院已全部卖光,各个医院都把钱看得比人命贵,没有愿意收治的。最后,只好眼睁睁地被拖回家,未出2天便撒手人寰。待到医疗机构都能落实卫计部门的“行动计划”,使无力缴费的危重患者享有不被医院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的权利,此类悲剧有望终结焉!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弘扬人道主义,实乃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这一重要的改革举措,也是对当下社会一些医务人员医德淡化、失缺和沦丧的拨乱反正、理性回归。社会方方面面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舆论声援和行动支持。

最后,想对卫计部门上述措施提两点建议,以供参考,进一步完善“行动计划”。一是政府需要对医疗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对无力缴费的危重患者进行救治是要支付成本的,有的可能收回,有的不可能收回。医院无力弥补亏空,这就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最好是设立专项基金,以备应急。如果医院资金捉襟见肘,即便想发扬人道主义,想救死扶伤,那也心有余力不足。钱是硬的,再美丽的口水都无济于事。

二是要有刚性的规矩约束。对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要强化医德教育和行为监管,使之自觉树立大爱情怀和救死扶伤精神,对无力缴费的危重患者,积极主动及时救治。发现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等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必须严肃问责。区别情况,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对于因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造成患者死亡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好的政策,还要有好的落实,否则,那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本栏信箱:476499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