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设区市工会特色工作之八——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徐州探索”

    本文字数:1698

记者 胥明虎  通讯员 鹿娅

3月8日~14日,徐州市总工会对部分县(市)区和市直企业贯彻落实《徐州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情况进行集中督查;4月3日、9日、10日,徐州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对《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在“环环紧扣”的专项督查中,《徐州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走过了9个年头。

自2009年1月1日,该《条例》正式颁布施行以来,全市工会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严格贯彻执行,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保障了经济社会稳定。2016年徐州市总被省司法厅表彰为“全省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2017年“运用意见建议书为42名农民工讨薪”案例获评全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十大典型案例”。九年的务实推进,九年的监督历程,彰显了徐州工会围绕中心服务职工的政治敏锐和责任担当。

建立监督队伍      提升监督能力

为推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落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由工会主席或副主席担任主任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同时,规定新成立工会组织必须同步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队伍。

队伍建立后,提升监督能力是关键。为此,2016年来,市总、各县(市)区工会先后举办了29场次培训讲座。培训中,他们坚持把《条例》贯彻落实融入依法治市、多元化解、平安徐州、和谐企业创建等全局工作。

目前,全市共建立监督委员会985个、监督小组4118个、监督员18600余名,仅2016年以来,就发放建议书516份、意见书43份,化解劳动矛盾隐患3642起、调处职工诉求2317人次、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461案次,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4100余万元;发布100个劳动用工风险预警评估风险点、51个工会劳动关系监测点;开展普法宣传26场次,发放《条例》等法律书籍6余万册。

联合相关部门    形成监督合力

《条例》虽然是有关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但要贯彻落实好,仅靠工会唱“独角戏”显然不行。为形成合力,市总围绕怎么监督、谁来监督这一“初始命题”,与人社、法院、仲裁院、安监、企业联合会等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和健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和政府劳动保障监察协作、“三庭合一”劳动争议调处、联合检查等机制,开辟重大矛盾纠纷调解、仲裁、审判快速通道,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安全生产监督”大排查等联合检查活动,通过向全市企业发布劳动风险评估风险点告知书和“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职工信访投诉请求清单”,引导企业依法用工、职工依法维权;结合“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突出发挥企业协商民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积极作用,指导帮助受到经济影响的企业解决好工资福利、转岗分流和经济补偿等问题。

据统计,2016年以来,该市总工会配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补偿安置18959人、转岗分流6600多人、待岗培训4550人;健全精准化依法维权机制,在主城区沿街设立了20个“工会法律援助爱心岗”,依托工会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职工律师服务团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知识讲座,帮助对口市直企业完善规章制度,精准服务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

推进《条例》广覆盖      扩大监督效力

推进《条例》广覆盖, 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徐州市总工会贯彻落实《条例》的创新之举。多年来,他们重点开展了春风行动、农民工工资清查行动、一线职工疗休养试点等“三大”行动和劳动保护片区服务站建设,建成了109个劳动保护片区服务站、467个“安康·爱心驿站(点)”,聘请了658名监督检查员,覆盖企业4803家;建立了1431个村、镇、县、市等四级帮扶站,积极开展女职工维权、关爱、普法等活动,仅2016年以来就签订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5438份,涉及女职工487780人,签订率达87%;开展劳模创新三大工程,在100多个工种实施竞赛活动,并获徐州市创新奖。

此外,还针对不同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推动12351职工热线融入市政府服务平台、升级阳光信访平台, 2017年受理案件641件次,涉及人员929人,办结案件873人次,办结率94%;办理职工维权典型案件22起,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97.5万元;开辟“三庭合一”劳动争议快速调解通道,开展“徐州市农民工维权十大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以及春查劳动合同签订、夏查劳动安全保障、秋查社会保险参保、冬查工资报酬支付“四季行”活动。

2018年,是徐州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推进年。 徐州市总副主席王建民表示,今年将开展“致全市企业业主的一封信”活动,同时组织工会法律宣传志愿者开展送法进企业、进社区、进工地等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促进企业依法合理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