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维权服务,让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江苏工会5年回眸(三)

    本文字数:4539

本报记者 王鑫 谢丹娜

吴莉原来是徐矿集团庞庄矿物业公司职工,在化解过剩产能大潮中,矿井关闭,因为没有技能,成了转岗分流的“困难户”。这时,徐州市总工会面向徐矿推出免费培训1000名转岗职工、免费帮助1000名职工再就业的“双千人培训计划”,对淘宝感兴趣的吴莉报名参加了电商培训。

如今,吴莉的淘宝店铺“月亮河烘焙屋”固定客户越来越多,她正四处招兵买马,准备增加经营项目。吴莉感慨地说:“月亮河”能“亮”起来,多亏工会的“阳光普照”!

近年来,我省工会把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的使命,加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维权服务、精准帮扶力度,推动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广大职工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困难帮扶向普惠服务转型发展

黄琴娟是江阴市徐霞客镇环卫所的一名特困职工。以前为了每月领取生活物资,她必须拿着特困职工优惠证跑到市总工会爱心超市。自从市总工会推行工会服务卡之后,每年2000元生活物资都按季度打入她的工会服务卡,在就近的吉麦隆超市便可领取。年底的慰问金也直接打到她的工会服务卡上并以短信告知。

在江阴,其实不仅是特困职工,许多普通职工只要手持工会服务卡,便可尽享市总工会推出的蛋糕福利团购、超市折扣优惠等多项服务卡普惠服务。工会服务卡悄然改变着江阴职工的生活。

工会服务由困难帮扶向普惠服务转型是大势所趋。从2014年提出工会帮扶服务重点由困难帮扶向普惠服务转型发展,到2015年指明职工服务平台建设的工作路径,确定构建普惠服务工作体系的总体目标,再到2016年下发《全省工会职工服务平台建设评价规范(试行)》,推介全省工会服务职工示范项目优质项目,省总工会一年一个主题、一步一个台阶,引导帮扶服务工作转型发展、不断深入。

截至2017年底,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普遍转型为职工服务中心,建立乡镇(街道)、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职工服务中心1525个,规模以上企业建成职工服务中心(站、点)3972个。72%的设区市、县(市、区)总工会建立了服务工作职工评价机制,职工满意度平均达83%。南京、常州、苏州、连云港、扬州、盐城等6个设区市和江阴、丰县、太仓、启东、海安、大丰、靖江等7个县(市)总工会已全面发行会员服务卡。

各级工会组织全面推进服务职工工作,在服务平台建设、服务项目运作、工作机制建立、路径模式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特色帮扶服务活动品牌。

常州市总工会在全省率先推行工会服务卡,集会员身份识别、服务设施优惠、免费帮扶服务、会员专享保障、特约商户优惠服务、公共自行车租赁、创业贷款等众多功能为一体,跨出普惠服务实质性的一步。目前录入职工会员信息93万人,办理工会卡87万,特邀商户320家,职工消费优惠补贴1500余万元。南京市总工会率先推进“智慧工会”建设,打造南京工会会员服务平台,目前已有10万多名实名制工会会员活跃在平台上,分享平台各类服务,126家平台合作伙伴、3000多个服务网点提供具有工会特色的优惠服务,发展成为新时代工会工作的重要载体。泰州市总工会连续四年开展阳光快车集中服务周活动,每年确立不同的活动主题,突出一线职工、外来农民工、环卫工人等不同的重点服务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

下班时间,当江苏华源手套有限公司女职工王秋香从公司“爱心母婴室”的冰箱里取出为宝宝晚上准备的母乳时,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爱心母婴室不仅解决了她坚持母乳喂养的难题,也保证了母乳的储存安全。而王秋香只是全省大力推进“爱心母婴室”建设的众多受益者之一。

近年来,全省各级工会积极推进“爱心母婴室”建设,解决了无数“背奶妈妈”的困扰,体现了工会和企业对女职工的人文关怀和温馨服务,受到了广大女职工的普遍欢迎。  

目前,全省由工会直接建立的“爱心母婴室”已达1962家。

为帮助单身职工解决婚恋难题,省总工会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从2015年始依托“掌缘”手机交友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互动交友联谊阵地,举办“缘聚工会”系列全省单身职工交友联谊首场线下活动,为广大职工提供可靠、规范、持续的交友联谊服务。

三年多来,全省工会已开展百余场单身职工交友联谊活动,单身职工参与活动的热情明显增强,牵手成功率明显提高。全省85%的设区市总工会以及多个省产业工会所辖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参与了线上交友联谊活动,近2万家用人单位成为“掌缘”手机APP集团用户,40万单身职工在平台注册登记,全省单身职工数据库逐步建立。

职工享有收入分配“话语权”  

“对于职工提出的技术改革创新合理化建议,有助于企业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每条合理化建议视情况奖励1000—5000元奖金”。今年1月份,江苏能建机电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新一轮集体协商,经劳资双方讨论通过后,集体合同中加入了这一条,意味着职工又多了一项丰厚的创新“红包”。

公司工会主席陈轶萍介绍说:“以前合理化建议奖励标准一直由老板说了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创新的积极性,现在通过集体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给职工吃了定心丸,必将更有效地激发职工创新活力。”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省集体协商建制企业数(含区域、行业性集体协商覆盖企业数)378571家,覆盖职工达1721.89万人。如今,越来越多的职工正通过集体协商受益。

多年来,全省工会坚持将集体协商作为基础性、长期性和全局性工作推进,每年多次召开推进集体协商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征集典型案例,加强示范带动。2015年下发《关于加强职工参与促进集体协商提质增效的意见》,在集体协商工作中突出以职工为中心、让职工当主角,让职工积极关注、广泛参与、普遍受益。2016年制定《集体协商工作质效评价规范》地方标准,从集体协商过程、集体协商结果、集体协商知晓度和满意度等三个方面,对评价内容进行细化、量化、优化,发挥评价内容对改进和提高集体协商工作的指引性作用。

在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协调下,每年年初,省、市、县三级都会联动开展集体协商春季集中要约行动启动仪式,做到有鲜明主题、有典型推介、有经验分享、有工作部署。2017年,省三方组织以“协商薪酬助创新,分享共赢促富民”为主题,指导企业在深化集体协商工作中,重点协商完善薪酬制度,重点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稳定增长机制。2018年以“促进劳资合作,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促进实现职工收益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注重打好协商协调“组合拳”,以集体协商指导工作室建设为抓手,推动集体协商行业性发展、区域性突破,提高集体协商建制率和覆盖面。

开展行业性集体协商,可有效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工会干部“不敢谈”等问题。为此,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推进行业集体协商,涌现出了邳州板材行业、宜兴陶瓷行业、扬州餐饮行业等一批样板案例。如今,建制领域已由机械、化工、冶金、电子等支柱产业,向餐饮、旅游等辅助产业延伸;由传统的钢铁、商贸行业,向新兴的IT、网络、服务等行业拓展;由第二产业向现代农业推进。徐州市在开展板材行业集体协商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大蒜行业、石膏行业、餐饮行业等集体协商典型。

为提升协商能力水平,我省普遍建立了集体协商专家指导组,省总工会每年列支专项经费60多万元,用于各设区市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工作补助。同时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联动,采取上级调训、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等形式,实施百场万名集体协商指导员、谈判员三年培训计划,每年培训超过1万人次。

近年来全省推进集体协商工作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无锡市率先制定工资集体协商地方法规,南京、徐州两市加快集体协商地方立法进程,常州、扬州、泰州等市颁布推进集体协商的政府规章。苏南各市将普遍推进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纳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统筹部署。

权益维护在“最先一公里”

“老板无缘无故把我们辞退了,该怎么办?”日前,原就职于南京一家食品配送企业的小熊,和5名工友来到设在江宁区人社局仲裁大厅的“工会法律援助”窗口,焦急地向值班律师寻求帮助。

从2016年11月份起,江宁区总工会把法律援助服务触角延伸到人社局仲裁院,组建了一支由20名律师组成的工会法律维权志愿者团队,轮流到服务窗口值班,为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劳动争议调解。

如果说收入分配是根本权益,那么劳动争议纠纷调处,就是职工权益的“第一保障线”。

针对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职工队伍稳定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近年来,我省工会坚持强化基层基础、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探索创新法律维权服务,将劳动关系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把职工的权益维护在“最先一公里”。

工会法律援助服务平台不断向基层延伸,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建立街镇(园区)、村(社区)以上工会法律援助服务中心(站)2263个。五年来,全省各级工会法律援助机构共为职工群众提供代书、法律咨询等非诉讼法律服务近6万件,代理仲裁和诉讼案件2.25万件,法律援助成功率达90%以上。

连云港海州区总工会在非公企业较集中的洪门工业园区,探索实施“老总调解员”工作制度。两年多来,45名企业“老总调解员”活跃在职工身边,帮他们讨回工资、工伤赔偿等各项费用140多万元。

在一起工伤赔偿案中,工会委托连云港唯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习奎进行调解,经过调解,“问题老总”不仅现场交给工人赔偿金17.5万元,还申请加入调解员队伍。这位老总表示,当调解员,不仅要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在参与其他企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还能学会换位思考,提醒自己避免同类问题在企业发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郭习奎自担任特邀调解员后,在公司特别规定:遇到雨雪天气路滑难行的情况,员工可以打车上班,单位报销打车费用,因特殊原因迟到的不扣工资。

海安县总工会将“县职工法律援助服务站”的工作经验,向各街镇(园区)复制推广,形成了协同社会力量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的平台网络。镇江市丹徒区总工会按片区和企业规模,打造工会助企法律服务站。

与此同时,省总工会12351网上法律服务站开始运行,无锡市、南通市、淮安市洪泽区总工会还建立了工会法律援助服务电子地图、掌上微信平台等,职工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通过电脑、手机或就近的工会法律援助站(点)随时反映诉求、咨询律师、申请援助,工会服务职工“零距离”真正成为现实。

基层工会缺乏法律专业人才、依法维权能力较弱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其作用发挥的短板。近年来,我省工会着力加强职工维权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培训和竞赛选拔、整合社会资源等方式,形成工会法律服务专业力量,更好地帮助职工或农民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016年4月,南京溧水某公司因经营困难开始拖欠职工工资,并于同年10月全面停产。此后,因工资、保险等问题,该公司职工多次集体上访。在政府协调下,该公司承诺于2017年1月兑现职工工资,但到期后并未兑现。去年5月,溧水区总将此事上报南京市总,市总决定上下联动,为67名职工指派律师,通过诉讼方式维权。

援助律师接手后经过深入了解,发现案情较为复杂:部分在职人员除工资没有支付外,社会保险也欠缴,同时存在一些职工因单位欠缴保险而导致保险待遇无法享受,且在职职工有的已达退休年龄;还有部分职工已从单位离职,但拖欠的工资没有支付,亦没有支付经济补偿金。

为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援助律师一方面建议职工安排人员值守阻止公司转移资产行为,同时通过仲裁途径将此案上升到法院,并及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法院启动绿色通道,于2017年6月12日开庭审理此案,庭审后一周判决公司支付拖欠工资92万元,经济补偿金6万元,赔偿部分职工社保待遇损失5万元,总计10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