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共商 共享 共赢

——职工疗休养事业改革发展之我见

    本文字数:1616

孙  强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这表明工会工作也进入了新时代。职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职工疗休养事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工会义不容辞必须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2012年, 南京市总工会终于实现了全市职工的夙愿,建成了南京历史上第一座职工疗养院。五年来,南京职工疗养院年营业额从运营之初的69万元增长至2000多万元,正式运营后累计增长80.6%,实现了在逆境中求生存、谋发展。

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同志强调,要依法合规管好用好疗休养院等阵地和资产,突出公益性,发挥社会效益,强化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功能。全总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劳模休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凝聚共识,携手探索新时代推动职工疗休养事业实现新发展的新路子。

一、坚持公益服务属性,兼顾市场竞争规律,是做好职工疗休养工作的首要保证。

当今社会条件下,职工疗养院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处理好公益性和市场化运作的关系。工会资产来源于职工,服务于职工,低偿、甚至无偿为职工提供服务,是职工疗养院的运营原则。从实践看,职工疗休养事业要长期繁荣和健康发展,必须将公益服务与多元化经营相结合,才能为服务劳模和职工打开可持续发展空间。

目前,各地职工疗养院普遍存在隐忧:一是担心扩大市场化运作,商业化气息过浓,影响职工疗养院公益性的服务定位;二是担心扩大市场化运作,突出盈利目的,影响职工疗养院的社会声誉;三是担心扩大市场化运作,职工疗养院按照企业化运作,改变了职工疗养院姓“工”性质。从南京职工疗养院的发展来看,公益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市场化经营方面也做了有益尝试,注重统筹公益性和市场化,突出公益性,始终做到劳模优先,同时坚持市场化运作,改变经营模式单一化,向多元化经营发展,通过增值服务,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扩大社会服务内容和功能,让劳模和广大职工群众享受到更多具有工会特色的服务。我们始终认为,盈利不是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哺职工疗休养事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完全可以也应当兼顾。

二、资源共享、各展所长,相向而行、共谋发展,是做好职工疗休养工作的有效途径。

在全总的关心重视下,全国职工疗养院的工作交流明显加强,但是各地职工疗养院相互走动不多,相互交流不够密切,共享优势资源的实质性步伐没有真正迈开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提升各自职工和劳模疗休养工作、共同应对市场风险,无疑对推动职工疗休养事业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资源共享、相向而行,要落实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上,取长补短,少走弯路,找到捷径;要落实在工作对接、服务联接、沟通联系顺畅上;要落实在开展疗休养活动的相互支持、工作协同和高效组织、高标准优质服务上;要落实在疗休养费用的相互优惠,相互为对方劳模和职工提供专属待遇上,真正让走出家门的劳模和职工感受到如“家”的温暖。

三、提升档次、转型升级,创新服务、打造品牌,是做好职工疗休养工作的必由之路。

就南京职工疗养院而言,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但客观地看,服务项目还远远不能适应广大职工的需求。因此,必须在软硬件两方面加大投入、精准发力。一是要在扩大服务项目上做好文章,加快建设进度,将职工疗养院打造成城市新景观,吸引更多的职工和市民到此疗养、观光。二是要将休养与康复相结合,增添必要的、先进的体检医疗设备,为前来疗休养的劳模和职工提供更周到的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把关爱落到实处。三是要以一流的服务扩大影响,以特色项目扩大影响,以完善的综合服务功能扩大影响,同时加强宣传,提升职工疗养院的社会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增强职工疗养院的发展后劲。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希望在各地工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下,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各地职工疗养院之间的信息和人员密切联系,资源和产品相互对接服务和工作相互支持,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共赢共发展的合作机制,真正实现共商发展、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的美好愿景。

(作者为南京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