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全国人大代表莫元花建议——

要重视加强乡土人才技艺传承

    本文字数:755

本报讯 (通讯员 胡东君  记者 王槐艾)正在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宝应县国凤刺绣厂技术总监莫元花向大会提出建议,重视加强乡土人才技艺传承。

莫元花说,乡土人才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乡村产业的开拓者、群众致富的带领者。以江苏省为例,全省工艺美术类从业人员达百万之众,产业规模超千亿元,“扬州玉雕”“苏州刺绣”“宜兴紫砂”等都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传统技艺需要代代接力方能长久传承。

为此,她建议,一要摸清乡土人才家底,分类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目前乡土人才分布于现代农业、传统工艺、经营服务、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只有建立乡土人才大数据库动态管理,才能有的放矢,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激励举措,激活调动人才创新创造。二要建立梯次培养机制,促进传统技艺顺利传承。要创新打造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等“师带徒”平台,探索学徒补贴机制,推动开展师徒结对、授业解惑等活动。要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开设传统技艺技能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乡土后备人才培养。三要健全职业评价标准,畅通乡土人才发展渠道。要建立乡土人才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完善评定办法,建立符合乡土人才发展特点的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要贯通乡土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渠道,推进更多乡土人才到学校兼职,讲课传道,吸引更多新生力量融入到非遗传承事业中来。四要构建组团发展模式,带强乡土产业持续发展。乡土人才“单干户”居多,需要建立政府主导的行业协会,引导乡土人才抱团取暖、组团发展。五要放大人才带动效应,带动基层百姓增收致富。乡土技艺技能是乡土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更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要引导鼓励乡土人才创办特色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实体,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帮助更多的基层百姓吃上手艺饭。